第43章 谁都可以阴阳怪气李隆基

【据说,当时唐宪宗李纯看到《长恨歌》,直呼牛逼!

他赶紧把大才子从乡镇调了回来。

白居易从周至县回来之后,官位几连跳,节节高升,后来官拜左拾遗,这个官位不算很高,但是能直接面见皇上,算是天子近臣!

白居易的仕途非常顺利。

可能有人会好奇,皇上为什么会喜欢《长恨歌》呢?这诗开头讽刺唐玄宗是个老色批,白居易为什么没被举报,还能高升?

唐宪宗李纯太不尊重唐玄宗李隆基了吧。

其实唐朝非常优待文人,像清朝那样文字狱的事情很少。

比如同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想搞变法,收回宦官的兵权,打击贪官污吏。

结果失败了,结局是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当小官。

他们牵扯进如此重大的口口,都没有被杀,说明至少大唐中期,文人还是非常受追捧的。

大唐皇室表示:“你又翻不出什么风浪,我宰相肚里能撑船,你随便骂!”

而且据传,从唐肃宗开始,朝野都默认有一个人得为社会动乱背锅,连皇上都不例外。

这个人是谁呢?

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皇室:“骂别人不行,骂李隆基可以的。”

李商隐也写了一首《马嵬》,也讽刺唐玄宗,尺度比白居易大多了。他说唐玄宗保护不好杨贵妃,还比不上普通老百姓呢。

李商隐也没有因此获罪。

《长恨歌》这里面一点没提唐玄宗李隆基除了好色之外的昏庸操作,还大书特书皇上和贵妃的爱情,降低不明所以的民众对皇室的反感。

别说唐宪宗李纯,李隆基本人看到这篇文章,估计都很高兴呢!】

李隆基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气得想杀人。

他未来的名声居然能差成这样,又人强客都敢来嘲讽一波?

他造成动乱是一回事,给不给别人骂是另一回事。普通人被人嘲讽尚且不能忍受,更不用说极好面子的李隆基了。

这群"孝子贤孙"居然纵容文人墨客骂他,真孝死他了!

唐玄宗李隆基脸黑得像锅底,无能

狂怒:“混账!混账!唐肃宗是谁!”

“这真是我最孝顺的儿子啊。”

他恨不得把那所谓的唐肃宗抓到面前,像杀那三个儿子一样狠狠砍死他。

皇宫内,李隆基暴怒,消息逐渐扩散,皇子们人人自危。

未来的唐肃宗李亨听到消息,忍不住笑出声。

这唐肃宗,真是他的知音!

父皇很喜欢废太子,他不知道这个唐肃宗是他自己,不过他想成为唐肃宗,让文人都能含沙射影讽刺他父皇。

他政治手腕挺强,背后支持者众多。所以多次被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打击,还能吃立不倒。

他暗暗下定决心,该加快速度了。

父皇,就该被文人阴阳怪气!

清朝皇帝乾隆感觉自己被内涵了:“清朝文字狱严重?”

他陷入回忆,好吧,和从前相比,确实挺严重的。

他一开始其实并不支持文字狱,他的父亲雍正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处置了非常多的官员。乾隆上位的时候,为很多被牵连的人平反。

可乾隆十六年之后,他越发感觉到读书人的狐狂,觉得他们是潜在的造反分子,于是也开始搞文字狱。

【白居易被皇帝宠信,眼看着要高升,一般人在这个职位上,拍拍皇上的马屁,这职位不就噌噌上去了吗?

可是白居易他不干,他要做一位忠诚的谏官。

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了很多反映民生问题的诗歌,比较出名的除了《观》,还有《卖炭翁》。】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白居易的演员来的市场上。前段时间才下了雪,天气特别冷,市场上的人也很少。

一位老翁在街尾卖力地吆喝:“卖炭了,卖炭了。”

老翁满头白发,穿着轻薄的单衣,满面尘灰,手乌漆墨的,指甲缝里全是泥垢。

白居易心生不忍,来到他的面前:“你这炭是在哪里来的?”

卖炭翁搓了搓手,露出讨好的笑容:"官人,我在南山砍柴烧炭。可好烧了,你要不买一点?"

白居易有些震惊地看着他身后整整一车炭,又看了看他佝偻的身形:"这都是你烧的?这要烧多久?”

卖炭翁:“烧了好几个月呢,才得了这么一车,家里都快没米下锅了,所以赶紧拿来卖。”

“你家里没有田地耕种吗?”

卖炭翁叹气:“没有,为了交税卖完了,这一千斤炭火,就是接下来全家人的口粮。”

一阵呼啸的冬风吹来,白居易冻得直抖,连忙裹紧了厚实的衣服,跺了跺脚取暖:"这天真冷。"

卖炭翁却拢了拢单衣,见怪不怪,笑着说:“这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呢,我倒是希望天还冷一点,这样的话,这车炭能卖的价钱就更高了。"

白居易看着他身上轻薄的衣服,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厚实的袄子,陷入沉默。

这时,突然有两个面上无须、皮肤白皙的人骑马而来。

他们漫无目的地逛着,突然看到了卖炭翁身后的炭,眼前一亮。

他们骑着马,来到卖炭翁面前,居高临下地说:"天气冷了,宫中缺炭。"

“这车炭挺多的,就把这些运回去吧。”

他们旁若无人地说着话,仿佛卖炭翁不存在一样。

卖炭翁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赶忙提醒:“官人,这是拿来卖的……”

“卖什么卖?皇上要用你家的炭,这是光耀九族的事情,别人求还来不及呢!”

卖炭翁使劲想护住自己的炭,却被宦官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几下。

宦官恶狠狠地说:“抗旨不遵,这可是诛九族的死罪,再不放开,我现在就砍了你。”

卖炭翁手一松,自己的木板车就被夺走了,干余斤的炭被宦官运到皇宫。

“这就是买炭的钱啊!”

差役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老翁的牛头上,拍拍屁股,走了。

卖炭翁望着他们的背影,无力地坐在地上,眼泪顺着粗糙的脸颊流下来,嚎啕大哭:“我的炭啊!我的炭啊!”

那半匹红纱和一丈绫远远不及炭的价值。

他在山上砍了很久的柴,没日没夜地烧,才得了这么点炭。结果全被抢了。

一家老小还等着他卖炭的钱来吃饭呢。

他回去该怎么说?说东西被抢走,接下来没饭吃了吗?

白居易在旁边看了这场掠夺的好戏,却没有动作,是他不想劝阻吗?是他不能劝阻。

因为这是合法的。

唐代皇言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皇宫需要东西的话,宦官可以直接去市场上买,为国库节省开销,这叫做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