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战起

二月天寒。

安定公主府内,李慎修将手上报纸的终稿又看了—遍,尤其是那两条关于辽东战事后,女将立功授官以及受勋的条事。

她面容不上不由露出笑意来。

正看着,余光便从敞开的窗口见院中来人,是披着大氅的安定公主入内。

李慎修忙搁下手中的终稿,起身出门迎接。

曜初见她穿着,不免道:“顺顺,你穿的也太少了。”

哪怕现在已经有了大名,但过去几年下来,曜初叫习惯了眼前姑娘的小名儿,私下无人之时,依旧如此称呼。

李慎修,小名顺顺,李敬业之女。

当年姜沃初见的不到十岁的小姑娘,而今也到了将笄之年,已经取了正式的名字。

不过顺顺姑娘起大名,倒不是为了女子及笄礼,而是因为要入安定公主幕府为正式的公主府官员,那自然还是要有个大名的。

英国公孝服之后,李敬业夫妻一起回到了辽东,但把儿女们都留在了京中。

一来这是守边境将领留家人于两京的旧例,二来,用李敬业跑来跟姜沃说的话就是:“京中除了有二叔在英国公府内照料,在外这不还有姜相吗!”

姜沃:……培根真是好拿自己不当外人啊。

虽说看在英国公份上,也因她本身就很喜欢宁拂英母女,肯定会照顾。

但正常流程不应该是,她跟李敬业道“我在京中会多加照拂,你放心”,然后李敬业感谢一番。

结果李敬业说的全是她的词儿:“姜相—定会好生照拂他们,我再放心不过了。”

于是姜沃也就改说他的台词:“哦,那就多谢你的信任。”

李培根还点头笑道:“姜相也太见外了。”

姜沃:……

她放弃跟培根继续按照正常人的方式交流,准备端茶送客。李敬业却不准备走,还跟姜沃讨论起了女儿名字的问题。

“我是从《诗经》里找的名字。”李敬业扒拉了好几天:“因我们—家子都是武将出身,我就从《武》诗中寻了—句—一但顺顺的书读的也不错,所以我就选了这句‘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李允文,姜相觉得如何?”

姜沃:怎么说呢,李敬业也是费心了,找的也不是不好,但‘允文’这个名字,总让她联想起某个盛年失踪的皇帝。

李敬业见她微有沉吟,索性就道:“要不姜相给起—个吧。”祖父临去前,嘱咐过他若大事不协或不定,当请教姜相。

女儿名字这种—辈子的事情,当然算是大事啊。

姜沃想了想:“慎修如何?”

她知道李敬业虽在国子监多年,然就跟高中生—样,一出校门三月知识忘掉一大半。

于是主动跟他解释道:“《尚书》中道:慎厥身修思永。”孔传则写的更明白一点:“慎修,思为长久之道。”*

英国公放心不下之事,并不是府上能否延续荣华富贵,而是能否平安长久。

李敬业念了两遍,也点头道:“好!”然后还带点苦恼之色跟姜沃道:“不知姜相还记得吗?你卦过我们府上将来会有劫数的。顺顺起这个大名,也好压一压。”

姜沃点头:“自然记得。”

劫数就坐在对面叭叭叭,这谁能忘记啊?

*

而李慎修进入安定公主幕府后,是做兵曹参事:掌公主幕府内亲卫(无论男女)簿书、考课等事。按职官制为正七品。

李敬业起初听到女儿这个官位的时候,还道:“不错,我十几岁的时候还在国子监读书没官位呢。”

不过各亲王府、公主邑司的官员,都不属于京官序列,所以李敬业又跟女儿炫耀道:“但你爹我啊开始做官时,可是考中的京官啊!”

宁拂英在旁:……为什么跟孩子比了起来啊。

于是宁拂英在旁轻描淡写提起了李敬业的宿敌:“程务挺已经是兵部侍郎了。”

李敬业笑容戛然而止。

但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就来到了李慎修脸上。

而此时,李慎修想起爹娘离京前这些事,这回的笑容里就不免掺杂了些思念之意。

不过,比起年底,她听说辽东新罗叛乱后的担忧已经好多了。

尤其是……她的手指拂过油墨印成的‘宁拂英’三个字,后面还跟着受勋‘轻车都尉’。

不过勋官是按照战功,只授官不管事。

于是比起这个赏赐等同‘从四品’的勋官,李慎修更为母亲高兴的却是一个‘正七品’的实缺武将之职一—乌骨城镇将!

按大唐武将职官所钦定:镇将、镇副(镇将副手),总判一城一镇之军伍事,镇捍防守!

“还要多谢公主!”

不只是谢安定公主在朝上建言兵部按功授勋,更是因为这个‘镇将’之职。

其实原本兵部授予的是镇副,意思是李敬业这个安东都护府长史不在的时候,再让其夫人守乌骨城。

还是安定公主提出,李长史大部分时间都不在乌骨城,而是在都护府内。

尤其是接下来,朝廷要重整辽东之序,进一步‘安抚且以德教化’叛乱的新罗,李长史更不会在乌骨城了。

既然只有宁拂英守城,那她授镇将并无不妥。

曜初含笑摇头:“我提出来是—回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宁镇将已经证明过,哪怕新罗突袭,且是精兵压境,她亦能守住城池。”

李慎修用力点头:此战报传来,她也极为母亲骄傲。

而且……爹娘在守卫家国,她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她除了在公主幕府任官,也在出版署做事。是报纸审终稿人之—。随着这份报纸,这个消息就能遍传十道三百六十州!

李慎修不由振奋道:“公主,很快我外祖父母也就能看到母亲的战功了。”还有更重要的:“边关许多随军的夫人们,也能见到!”

宁拂英之所以会守城,也是家学渊源,其父母都镇守庭州多年。她是打小习惯了见到父亲出城作战后,若有敌袭,母亲带兵守城的。

曜初想的更多—些:“是,见到后,她们或许就能想—想自己的授勋录官事了。”

宁拂英绝不是第一个守住城池的将领夫人,在她之前,边境上不知多少女眷,在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主动或者不得不守城。

守过后,若名声事迹能传到朝廷,则或有嘉奖,或升诰命。

但现在,却有了论官的先例。

**

公主府内,曜初和李慎修在商议报纸事,而紫宸宫内,媚娘与姜沃则在商议使团事。

裴行俭‘出使波斯’事已定。

但这次的使团,不是寻常的使团,而是标准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人当然得好好选一选,不能是鸿胪寺的寻常文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