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新帝事

延载元年春。

姜握颇有闲心逸致,带着春田花花同学会的小朋友们抱熊猫崽,并且收获了数张字画兼备·幼体版·真迹。

其中尤以王维画的熊猫和竹子,虽笔触稚嫩但觉最有可观,果然是将来诗画双绝之人。

小孩子们精力虽旺盛,但来的快去的也快。

今日他们先拜见过上皇(这个过程中倒是年纪最大,最了解‘帝王’二字的王昌龄最紧张),之后又认识过新朋友,好奇摸过从未见过的大熊猫,参观过兽苑其余他们未曾见过的诸如鸵鸟大象等异兽……

当真是精彩纷呈的半日,于是玩过闹过又吃过儿童餐后,很快年纪小的两位,就有些困倦之意。

见此,姜握便让人各自好生送他们回去,横竖将来都在京中,今日认识了,他们家中彼此可常来常往。

等下回……倒是可以让他们的前辈,带这几位小朋友提前去上阳宫文学院转一转。

不知道三岁的小太白星,见到十几岁的孟浩然,会不会还觉得格外有眼缘?

毕竟是曾让他直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人嘛。*

只剩下她与上皇在廊下对坐时,上皇随口却也用一种很确定的口吻道:“你很喜欢这几个孩子?”

姜握连着点了三下头,表示三个都喜欢。

当然,如果让她私心来论,自然是有些偏爱小太白星的。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我瞧陛下也喜欢他们。”

这几个孩子叩见之时,上皇还亲手给他们拿了果子吃……虽然,接下来上皇也亲手拿春日的鲜樱桃喂鹤来着。

但到底是陛下亲赏。

而她也是亲眼看到了‘武皇赏赐李白’这一幕,觉得人生规划小本本上,又可以打掉一个勾。

“这几个孩子,都十分有灵性。”

上皇武曌这大几十年走来,观人无数,尤其是登基后钦定殿选人才,更是天下英才皆过眼前。

一双帝王之目说是火眼金睛也不为过了。

所以哪怕今日所见三童年纪还小,她也不似姜握一般,知他们将来成就几何,但上皇依旧觉得他们很有灵性,前途无量。

姜握闻言,就倒了一盏春日扶芳饮递给上皇:“那我陪着陛下好生安养,想来不必太久,就能见到他们可期之来日。”

她说这话是真情实感:这几位都是年少成名,是史册中明记‘少有逸才’、‘博学多艺’以闻天下。

实打实的是‘出名会趁早’。

此世又不会有什么神龙政变,不会生出帝王被夺权幽禁,心志损毁之事——

史册上,武皇的身体一直很不错,据《唐统记》所载:“太后(武皇)善自涂泽,虽左右不觉其衰。”哪怕有涂泽妆饰,可伴随左右的人都不觉衰老,自是有精气神在的缘故。

是直到神龙政变后,方才变得——“(武皇)及在上阳宫,不复栉沐,形容羸悴。”*

前后变化之大,以至于‘上(中宗显)入见,大惊’,更悲泣,可见是迅速老去。

而此时,上皇接过姜握递过来的这杯饮子,眉眼间依旧是帝王神采,评点人物,依旧是胸怀天下的口吻。

**

较之姜握与上皇两位的悠然,刚登基的新帝,自是忙的终日无暇。

曜初还清楚的记得,二月则天门之上的登基大典。

母亲颁禅位诏,姨母双手转交给自己。

那诏书中的最后,是这样写的:“祗承圣命,弗懈益勤;勉荷宏图,靡不躬亲!”

如今,‘马车’真正换了她来驾,缰绳转移到她手中,为万民而立君,敢不兢兢?

她当以此自勉。

而二月登基大典后,皇城中也一直未清净下来,接下来还有许多册封和后续事——

当年圣神皇帝登基后,令彼时还是镇国安定公主的女儿告于南郊天地之坛,宣大赦天下之旨。

曾经定下此事时,时礼部尚书许圉师还震惊过,毕竟代皇帝宣明‘大赦天下’多为太子所行之职。

如今倒回来看,方知帝王之心高瞻远瞩,早有谋定。

而时移世易,如今新帝登基,令长女真阳公主武赪前去告祭宣大赦天下之旨,便毫无朝臣感到意外了。

其实若不是真阳公主,才会令人吃惊呢。

朝臣们都看得出:新帝登基,真阳郡主武赪自然要循例从郡主升至公主,但这公主应当也不会做的太久,很快就要再升为皇储了。

揣度帝王以及未来帝王的性情,一向是臣子们最常做的事之一。

真阳公主与新帝的性情又截然不同了——论起来,有些朝臣也觉得疑惑,当今陛下与真阳公主都是自大司徒府长大的,但性格行事又迥然有异了。

新帝从为公主起,就是柔中带刚的性子,且喜怒不形于色,未可揣摩。

而真阳公主武赪则明显性情锋锐外露的多,果断大胆,从圣神皇帝还未禅位时交给她的几桩差事就看的出,这位不是‘稳稳当当先求无错再求有功’的作风,这位是一开始就敢大胆计划下,哪怕冒点险能不能利益最大化的作风。

朝臣们揣摩完毕……也没什么用。

新帝与准皇储性格再不同,有一点是相同的,也是承袭自之前圣神皇帝:完全不好糊弄。

那到底是在心里记账到时候算总账,还是当场就把账给人算了,也没太大差别,反正账是跑不了的。

没的说,上心干活吧!

毕竟如今外头可不差预备官员。

**

若按从前例,皇帝登基大典后,应按序先尊长辈后封平辈:如先将母尊为太后,将庶母们封太妃,再将太子妃立为皇后,一应公主升辈分为长公主等。

然今岁新帝是公主登基,自与历朝先例皆不同。

首先,宫中自无有太后太妃,唯有上皇。

而新帝原是尊请上皇依旧住在蓬莱宫。她可择东西两侧的观文殿亦或是大仪殿作为帝王宫殿,接对朝臣。

倒是上皇令女儿不必另择宫殿。

帝王居于蓬莱殿,更便于朝臣们觐见与帝王理政。

上皇早为自己选定了皇城西侧的神都苑为禅位后的居所——曾经汉以洛阳为都时,神都苑旧址也叫上苑或是上林苑,既接于皇城又幽静疏朗。

并且还有一桩好处:上阳宫原就在皇城的西边,故而从神都苑去上阳宫也更近。

上皇退位后闲暇时多,预备多与姜握一并去学校里走一走。

毕竟当年为帝时,诸事缠身,非大事大典难有空亲至上阳宫学校。

上皇心意已定,新帝遵照而行。

待新帝忙过奉上皇移居上苑事后,接下来却也不是如前例先册封皇后与后宫。

而是先为姨母兼大司徒加爵:姜握的爵位从高宗一朝的姜侯,至圣神皇帝一朝末,已累至国公(侯与国公之间并非差一等:中间还隔着县公、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