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樱桃

时至中午, 便有人送信儿至行台中书,太子军务繁忙,今晚不回略阳。陆昭对此也有所料想。毕竟七万大军悉发, 统领部将便有八名,分别零散在陇西、天水、陇道、漆县、汧县等各个地点。

元澈起身于军旅, 对于军队的重视与掌控, 较之旁人更甚。陆昭自小跟随父亲周转江左,也明白身为一名领兵的将军,对于军官朝臣和对于普通士兵, 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掌控手法。

所谓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深不能亏,智不能谋。对于上层军官和涉及军事的朝臣, 要不动如山,风声难测。因为围绕在这些人身边的, 永远是最高级别的权力与最深层次的欲望,间谍的窃取, 朝臣的密谋, 军队一山一王一号令的小九九,哪把刀都能捅死你,但你很难判断是哪把刀将要捅死你。

但对于普通的士兵, 则需要时时亲近,并且要多立规矩。那些将领大部分不会替你死,替你死的永远都是那些底层的士兵。视卒如婴儿, 视卒如爱子, 士兵才会效死。士兵们还没拿起碗,主将再饿也不能吃这口饭。盛夏演武, 主将也得跟着一起晒。那些金银珠宝与战利品,这辈子不要想着能够碰到,喂饱了底下的人,才算是功成。

而这一切,不在军营里泡个个三五天,是不可能完成的。

陆昭这边事情也是极多,诏令已经一一拟好,并且在魏钰庭和彭通两边都有所传览。小官僚体系办事效率较之长安,乃是极高,无他,责任划分清晰。这份诏令有所拖延所造成的恶果,如果不是彭通的,那就一定是魏钰庭的。即便各自都有一番活络心思,对于眼下诏书发出的急迫性,众人还是较为团结。

此时云岫早已从镇上请了两名女红并购买了大量帛布,那些崔谅下发的诏令被女红剪裁开来,重新缝制装裱,粗看起来和御制诏令并无不同。下面的人赶工制作,陆昭奋笔疾书,终于在午饭前,将所有诏令悉数发出,未有遗漏。

而自长安而来的诏书并未断绝,自午饭后,还有不少朝廷诏令被送上陇山,只不过奔波的人不再是刘炳。其中以一份抄送的诏命最为醒目,陆振被加以少府监一职,陆归则在原本的封邑上有所添加,爵至万户。

陆昭笑了笑,命人将这些诏命收存起来。削夺自己的诏命几乎是同一天和封赏父兄的诏命下达,算是崔谅的一棒一赏。太子这边,崔谅并不希望她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陆家,也并不吝于分利安抚。虽然被下诏的是地方,但是这封诏命本身的作用却在京畿。任何妄想借机攀扯帝戚之位的人,都是他警告的对象。

毕竟陆归领兵在外,妹妹的爵位说削就能削,如果其他人想要试一试在太子的婚事上插手,并且有所谋求的话,也要扪心自问有没有一个好哥哥出任方镇。

不过令陆昭欣慰的是,她在这个诏命上看到了王峤的题字。这至少说明王峤仍在以中书监的身份参与到崔谅的执政当中。她坚信只要有此公在,长安就没有和不了的泥,磨不碎的砖。

陆昭心中计较一番,如今京畿方面只怕已经出现了物资短缺之事,而吴地的粮船估摸着也要开到了。粮船停靠港口无非是在泾水附近,于是她又提笔书了一封信给陆放,让他调取一部分资用分别拨给京中的王峤以及郊外的孔昱。另外还列出一份书籍名录,其中包括五礼之法,汉曲音律,以及钟繇等书法著作。让陆放找人分别誊写一份交与兄长和孔昱,另一份转送到自己这里。

将这些事情理清之后,陆昭便找来云岫一起将近几日陇道行走的路线进行复盘。哪条路上有车辙可以修复采用,哪里的道路更为平坦开阔,水源、草场的分布,以及每一段道粮食的折损率。云岫这几日将这些都一一记了下来,现下配合着陆昭所学的六体制图,一个极为完备的物流道路详略便在两人三晚中完成了。

别人视陆家为上位榜样,并不妨碍陆昭学习薛氏的发家史。陇山没有水运,物流日靡千金,如果

能在资源输送上取得一些优势,那么日后无论行台建在哪里,只要大家还需要吃饱饭,就势必不能缺了陆家这一环。安定这一块地方在战后可能会被朝廷随时掌控,如果想要长久居于此地有所经营,就必须要有如血脉一般的根植和渗透。

元澈不在,陆昭就去云岫那里睡,一张床榻,两个女孩子,就未免谈及一些私事。当说到崔映之时,云岫到并不愤慨,她更警惕魏钰庭将要用到的手段。

陆昭笑着道:“你大可放心,魏钰庭未傻到要与我直接交锋,更不会去奉崔谅所出的任何诏命。人走到他这个份上,是很少会亲自出手的。”目前,魏钰庭不会亲自来惹她的麻烦,正如她不会在任何场合对魏钰庭有负面的表态一样。寒门与世族并重的局面,在元澈这里将会维持很久,以期完成一个平稳的过渡。

寒门执政是太子的大政路线,而一个君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两种执政思路。太子要重用寒门,那么她陆昭即便是千般不愿,也要对魏钰庭等人维持一个表面的敬重。

自古以来,路线斗争最为残酷,汉武帝可以把匈奴出身的人养在身边信重为辅政大臣,对于史实明言的司马迁也未让其遭受国史之狱,唯独对那个怀柔为政,批判战争劳民的戾太子,他下了杀心。

元澈从军中回来已是第五日的晚上。陆昭在署衙吃过晚饭,魏钰庭恰巧路过,便找到陆昭商议之前提出的设立庠序事宜。元澈才归府,来往之人颇为杂乱,陆昭索性先不回院内。设立庠序面向的是庶民及寒门,陆昭将议程看过,并未提出什么反驳意见,但即便只在两郡之内设立学校,也需要大量的钱帛和人力作为支撑,陆昭便以财政紧张为由,先将此议卡下。

推诿扯皮了一晚上,陆昭独自回到房间。屋内没有亮灯,也没有人,周遭的空气温热且潮湿,借着黑暗,陆昭转到屏风后,除去了最外层的官服。小侍已提前备好了浴桶和热水,氤氲的湿气漫过屏风,如云雾缭绕翻腾而上,湿热更甚。陆昭最终除去了里衣,准备先洗个清爽。

浴水中,发簪与步摇一一拆下,然而妆台却在屏风的另一侧,眼下四周并无任何可以放置的地方。陆昭平日虽然看着清冷无欲,然而玩心却大。蹬着水中的小杌子,她渐渐踩上了浴桶的边缘。屏风架阔却单薄,陆昭微倚在上面,如清霜落枝,两溜玉臂轻轻搭开,月光与水光齐淌在肩头,一片净澄。

一支金簪从手中抛却,细细的金色流苏如燃烧的星尾,划过黑夜,斜斜落入不远处书案的笔筒内。受到初胜的小小鼓舞,投金执玉的游戏愈发如火如荼。白玉与翡翠抛洒,金箔与珠花盛放,或跌落进深沉的砚中,或开缀在繁丽的绮上,任何月色不及之处,乃是漫天的星光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