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待讼

大方向既已定下, 彭通等人各自心安,魏钰庭也领人回到自己的署衙。呈上文移大多涉及庶政以及行台方面提议的人选,而除张瓒以外, 彭通、刘庄等陇西世族以及王泽幕僚王谌在文移之后还奉上了长长的礼单。彭通另外还书信言明,已将女儿彭耽书与女史庞满儿送回略阳, 如今住在略阳内一个小院落里。

陆昭笑了笑, 将礼单单独整理出来,并当着彭通等人的面,放在了自己书案的抽屉内。彭通与刘庄等人这才长舒一口气, 各自回去。

陆昭继续处理公文。如今各方所呈中书人选颇多,除了詹府没有举荐布置之外, 陇右本土举荐两人,汉中方面举荐有四人, 王叡虽不在此列,但是王叡的父亲王济却被推举为中书监。可以看出王峤在长安宫变时抱守不出、应对失当之后, 汉中王氏和陈留王氏内部也有了充分的沟通。

现下王济的呼声不可谓不高,他与王峤同辈, 又是汉中王氏嫡长, 履历文武皆备,出任中书监可称当时之选。历来中书监与中书令并重,且中书监清誉更盛, 一旦此议作成,那么陆昭的事权将要被分去大半。

不过眼下也不是没有运作的可能。

王济原任益州刺史,后因慕容宁为益州刺史督军事, 王济便为自己运作了一个益州大铨选, 总理益州人事,瓜分了慕容宁的事权。又因王泽时任征南将军, 持节,再加上凉王妃王韶蕴已自杀,王氏与凉王彻底剖清,在慕容宁到任之前,督军事之便最终被撤了下来,彻彻底底成了单车。

随后慕容宁耐不住压力,潦草请辞,准备回长安。当时皇帝让他继续接替被打死的郑崇,出任京兆尹。或许慕容宁这一生注定要劳碌在路上,又一次,还未到任,长安失陷了。

陆昭提笔,旋即草拟了一份拒慕容宁请辞益州刺史之职的诏令,并加其持节,分拨两千兵力,随后送到元澈办公的房间。既然已经把益州和长安的道趟熟了,大概慕容宁也不在乎再多走一遍。

审理王泽仆从械斗一案两方推举的廷尉评人选也都定了下来,彭通所推乃是祝雍长孙祝维安,而魏钰庭所推乃是一位白衣门生江恒,举荐原因是此人颇通法律刑名。陆昭望着彭通送来的祝维安厚厚的履历和江恒的一张白纸,不由得慨叹世家和寒门的天壤之别。几乎是同样的年纪,祝维安已经在陇右各个地方的实职岗位上转了一圈了。

对于祝维安的履历,陆昭不过粗粗浏览,祝雍本身曾任护羌校尉,陆昭也仅仅关注祝维安任职期间的属长以及推举人的名字,随后便对祝维安出任廷尉评有了一个直接的定性——这个人是用来把搅在汉中的陇右世家子弟捞出来的。

而对于江恒,陆昭当然相信此人有刑名大才,不过她觉得魏钰庭推举此人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白身。事成则显名,事败也不会牵连到詹府的头上。既然双方都没有摆出一个实权派来参与此案,陆昭倒是乐见,她准备再安排一个自己人。

如今中书署衙没有其他文员,陆昭索性让人去请彭耽书与庞满儿两人入署。时下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个人的名望与实力如果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出任的门槛则会降低许多。

以她自己而言,之所以可以进身中书令之位,除却有兄长这个强大方镇之外,自身便囊括了一个庞大人事织网。这意味着背后关联的利益群体已经足够庞大,以至于贬抑自己无异于贬抑自己身后的关陇世族、陈留王氏以及陇右世族。

对于彭耽书与庞满儿日后的发展,陆昭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庞满儿来讲,本身并不具备时人所注重的家世,因此开始的时候必须要借助玄谈等个人色彩浓重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的获取声望。

但家世也不能够完全忽略。这个时代的底色,即便是八竿子打不着,想要走好仕途,在族谱上也要尽量往世家上靠。这样做的目的表面上看是注重虚名,其实它只表达着最简单的一个意思——我想和世家搞串联,我是可以被门阀政治争取的对象。

对于彭耽书,情况则有不同。其本家已具备新出门户的种种特质,彭通的南凉州刺史之位兼具方镇之实,彭耽书更要借势进取。任职履历首先就是要丰富起来,此外形象与风格上也要有所经营。彭耽书本人不是清水出芙蓉那一挂的气质长相,倒不必非要走玄风路线,法家刑名反倒更适合她。

前朝玄学大昌,许多名仕更是由儒入玄,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浮浅的表象。玄风本身始于曹魏,残酷的政治斗争引发极致的痛苦并不适合直观地表达,借由庄子的那一只蝴蝶,飘飘然,栩栩然,在这一方乱世之间逸荡开来。所有激进的情绪,偏如此,方能妥善安放,那些政治上得意或失意的人生,也便有了着落。

但玄谈本身,并没有解决世人的问题,只是将所有的矛盾给予一个逃避式的解答方法。在一次次宴饮中,在曹植做出《公宴诗》,应玚写出“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的时候,映射出的只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有为与无为的焦灼。

对彭耽书而言,世家底蕴已然具备,玄风高谈终究只是华丽外衣上的刺绣而已,法家的内在却足以催发出世家本身的力量。前朝王导的简然为政终是于普世无益,而庾亮的过于耿介重于刑名也让他常食恶果。彭耽书本身性格圆融,反倒更适合执掌给人以过重锋利感的刑名。

既有定论,在彭耽书与庞满儿前来之后,陆昭也不再隐瞒,旋即道出了对她二人的安排。庞满儿仍以女史的身份跟随自己左右,帮忙处理绝大部分非机要的文书,与此同时,对

于道家等诸多典籍的阅读,也被安排在她日常的课业里。

至于彭耽书,陆昭准备安排她前往华亭,与邓钧交涉,并审理略阳民变中那些王氏门生。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是要先带带彭耽书在略阳,和祝维安、江恒他们把整个司法流程走上一遍。

庞满儿领了自己那份活,开开心心地离开了陆昭的值房。陆昭请了彭耽书落座,便开始将审理此案的一些深意透漏给她:“这些执械为乱之人多为汉中王氏家生子,其中也不乏死士,想要让他们交代出什么实质性的罪行,却是不可能。先前崔映之整理出了宿卫中和汉中王氏有瓜葛的人员名单,魏詹事按此名单,依实迹抓了人。这些人大多本家在汉中,既比为临,乡土上的龃龉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倒可以抓住了,细细查问,不可有任何模糊之词。”

彭耽书一一应了。

陆昭又嘱咐道:“若这些人既不属于家生子,本家又不在汉中,则务必查明本家极其履历,整理出来之后,发书各方州府,这些人是否要论罪,终究也要考虑他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