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民动

渭水浩荡如云海, 密密麻麻的营垒与霞光一同凝固在黄昏之中。血色的残阳预示着杀伐,近八万人栖息在残阳下,巡逻的旗幡流动着, 那片剪影与岩石上匆匆而行的蚂蚁并无不同。

这些人来之前是六万,函谷和潼关的守将在当年陆家回攻京畿时便被边缘化, 他们只在潼关废了一些功夫, 在一路走着走着,走成了八万。这个数字的增长只意味着两个字,饥荒。

淫祀与连年兵灾对百姓的涸泽而渔, 导致耕种人数严重不足,大规模的土地并购以及饥饿引发的争斗让每一片土地都残破不堪。这种情况下, 在军中反而是最可能吃饱饭的地方。

据说民乱爆发当日,司隶校尉王叡拜访了一个当地的世族。在这片易子而食的地方, 时任河内郡户曹,宴请当地太守的菜式是:生炮鸡, 红煨羊肉,醋搂鱼, 豆腐一道, 玉兰片外加炖菜两道,点心菜两道。王叡没有入席,仅仅索要了一道菜出来, 放在离这户人家不远的一口枯井边,然后离开了。这盘菜的香味飘不到寥寥中原赤地千里,却最终引爆了整个河南的民变。

“别说是皇帝, 就算是司徒、各部尚书、甚至薛琬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坐在个位置上, 几万灾民也绝对不是首要之务。”营中穿行的有数十人,为首的一人轻袍缓带, 华簪缀发,在一片晚霞中,整个人如着浮光锦缎一般灿烂风流。“几万灾民那是几万灾民自己的事。”

天下的核心永远是皇宫、二关,南线的荆江重镇,益州的重重关隘。也有敖仓,但敖仓本身乃是作为全天下将物资输送长安的枢纽。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命运,多数人的性命、安危、温饱与否,自己却永远是第一负责人。

其余几人围拱在这名儒将的四周,闻言便道:“司隶校尉说的极是,前几日还有几名寒门学子闹事,依卑职看,那就是不身居高位,不体察圣心。各地的郡守、州刺史,中枢的台辅、外朝的三公,外加上皇帝陛下,哪一个不比他们见多识广,哪一个不比他们深谋远虑。他们反倒来指教。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昔年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曹操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于是曹操跃起,拔剑斩之,随后又回到床上睡着了。醒来之后,他看到倒地的侍卫,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曹操痛哭,命人厚葬之。

时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杨修却知其意。在侍卫临葬之时,杨修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也因此更加厌恶杨修。

“呵,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其实那个近侍倒也是好心。”另一人点头道。

如今清醒的自然也是高位者,灾民的问题严重,但朝中却鲜有人提及,不过是因为在长安城内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他们来处理。那些事情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动摇整个权力的高塔。几万灾民的死活并不会影响历史,至少不会影响衮衮诸公的历史。

王叡望着这群目也追随、步也趋奉,唯唯话却误解了的几人,心里泛起了一丝淡淡的嫌恶。

“我静如镜,民动如烟。”王叡望着看不到尽头的民众,喃喃道。

大殓当日,皇后灵柩停于延年殿,皇帝灵柩停于太极殿,朝臣朝夕殿哭,各地诸侯王需归国致哀。刺史持节督军事者,需派遣使者归国致哀。凡五品以上,入殿皆着常服。大行皇帝去掉死衣后,除了要楔齿、缀足,身体下还要铺上草荐,之后众臣祭奠。

与此同时,各州、郡、县官员,及僧道、将吏、百姓等都要在州府门外穿着素服,各自向京师方向重行序立,百姓在左,僧道在右,男子居前,女子居后。而后,通告国丧的使者便高声宣布:“上天降祸,大行皇帝,今腊月二十奄弃万国。”待众人痛哭之后,使者再宣布遗诏。

大行皇帝、皇后完成大殓,这意味着丧仪已经过半。太常属的博士们继续负责丧仪,而三公等也要为大行皇帝、皇后择取谥号。国家屡有祸事,丧仪本应节俭,但是以尚书台为首的人却在丧仪问题上立主铺张,大肆操办。其实所思所虑,不过是给紧张的时局留下一个缓冲的空间。至少陆家这一方仍未逼迫王济辞去尚书令一职,这就给其留有一个挣扎的余地。

夕哭之时,秦州刺史陆归的使者卫冉、司隶校尉王叡的使者王安,也都在列。王谦则派陆冲归都,意在和陆家作一个沟通。因司隶校尉是方伯之首,位比三公,因此使者与吴淼、王峤等人一排,陆归开府仪同武官公,使者的排序也稍稍靠后。元澈和陆昭则立于棺侧的席位哀哭。陆冲在稍后的地方,勉强挤出几滴泪来,看看前面,愣是不知道陆昭是怎么保持眼泪珠儿一般往下掉的。陆冲又悄悄看了看更后面的陆微,这个臭小子走了另一个极端,干脆装也不装,直接干嚎。

夕哭之后,照例是晚朝议事。基于宫内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外面的几个军镇也很快做出了反应。陆归依旧秉着唯持正诏以发兵的信念,固守在淳化周边,之前卫冉兴兵进入三辅,仅因追捕乱贼褚潭。

如今褚潭已经伏诛,秦州本部没有再留于三辅的必要,因此打算撤军。当然,这不过是做一个姿态。如今舞阳侯的中军部、薛家的镇军部、外加上王叡带来的八万军民都集中在三辅,朝廷不会允许秦州拍拍屁股走人,最终要是要降诏请陆归来问朝中事。

至于王叡,理由则更简单,大行皇帝死状不善,他身为方伯之首,是要来问责诸公。不过不管怎样,八万军民总是一个能让人为之震动的数字,然而朝中诸公也大多明白,恐怖的并不是数字本身,而是数字背后的含义。

最后是楚国的来使,楚国公主已至武关,宫内却发生了这样的事,五皇子元洸日后的处置关乎着两国外交政策。王谦在给元澈的上疏中也忧虑万分,两国边界目前的态势可称不上美好。

晚朝结束,元澈和陆昭结伴而归,稍后他们还要各自换上斩服,去延年殿和太极殿内守灵。繁琐的事情让两人不必朝夕相对,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回到居所时,却见不远处几人抬着一名伤兵匆匆而过。那具身体已经被流矢贯透,脸上却稚气尚存。奄奄一息的他已经没有力气呼喊,喉咙里只发出一阵阵荷荷声。然而没有人在乎他要说什么,那些人只是抬着他走了。

那张脸很年轻,和当年陆衍一样年轻,陆昭静静望了许久。

“这些人会被一刀了结,倒也省却许多痛楚。”元澈看了一眼陆昭,“一人一牛,一顷良田,春夏秋冬,耕作一载,便可产黍米五百斛,产豆三百斛。如今这些人死于战乱,不过是为你我权柄,诸公势位,于这个世道而言,除了多一具骸骨,没有半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