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天帝传(第2/8页)

距离天亮还有一个时辰,停止修炼,从床榻上面下来,打开房门,阵阵晨风带着潮湿,还有一阵凉意从外面刮了进来。

“又要上早朝了。”

洗漱过后,换上官服,石伯正好从外面回来,提着从南街买来的早餐,问道:“青麟您是在车上吃?还是吃过再去?”

“车上吃吧!”

“老奴这就去准备光阴车撵。”

很快。

光阴车撵准备好,张荣华踩着小马扎上了车撵,进了里面,将靴子脱了,坐在软塌上面,凤凰羽翼编织的毯子很软、也很舒适,端着胡辣汤喝了一口,干掉了三分之一,拿着一张潮牌,卷着油条和大葱,涂了一点辣酱,咬了一口。

清脆、香辣,很好吃。

外面,石伯控制着光阴车撵的速度,不紧不慢,给他充足的时间吃早餐。

等到吃完。

张荣华掀开窗帘,望了一眼,还没到朱雀大道,还能小憩一会,躺在软塌上面,拉过边上的被褥眯一会。

到了朱雀门百丈外,光阴车撵停下。

石伯轻声的提醒:“青麟到了。”

“嗯。”张荣华睁开眼睛应了一声。

从软塌上面坐了起来,整理一下衣衫,再将官帽戴上,这才掀开车帘踩着小马扎下来,吩咐一句:“晚上不用来接我。”

进了朱雀门,向着皇宫走去。

一些人打着哈欠,声音很大,看样子还没有睡醒,进了内宫,上了紫极大道,踩在昂贵的紫纹砖上面,行走在左边,一直到了紫极殿的外面,从左边的侧门进去,在礼部队列最后面的位置停下。

眼角的余光一扫,将众人打量一眼,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位置越是靠前的官员来的越早,最前面的队列,除了三公没有过来,五位阁老、六部尚书都到了,包括其他的大员,裴才华一身官服,昂首挺胸,腰板很直,精神抖擞,一点也看不出上了年纪的老态。

低着螓首,闭目养神,距离早朝开始还有几分钟。

很快。

官员全部到齐,杨公公带着俩名太监,三人分别将紫极门和左右两扇侧门关上,听见后面传来的动静,张荣华睁开了眼睛,知道早朝开始了。

沉重有力的脚步声,从龙椅后面的山河社稷屏风那里传来,夏皇穿着龙袍,气场强大,带着皇者的威压,行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太子和魏尚他们。

往龙椅上面一坐,文武百官精神一震,魏尚上前,扯着嗓子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眼观鼻、鼻观嘴,低着螓首,虽说睁着眼睛,并不影响张荣华划水摸鱼,只要不涉及到他,或者太子和裴才华的派系,就不会出面。

像昨天的那种情况很少见,没有人会一上来就发难。

这次的早朝有点长,持续了一个半时辰,外面的天空彻底放亮,政事才结束。

从左边的侧门离开,向着学士殿走去。

划水摸鱼了一会,他的精神状态好了一点。

到了学士殿。

丁易正在喝茶,见他回来,拿着茶壶倒了一杯,递了过去,问道:“哥,今日他们没有在朝堂上面找茬吧?”

“嗯。”张荣华点点头。

“凡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新人皇传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再跳出来,都不用我们动手,别人就会趁机攻击他们。”

端着茶杯喝了一口,将茶杯放下,望着候在边上的吕俊秀:“将他们叫来。”

“是大人!”

吕俊秀疾步离开,一会儿再次返回,将赵白四人叫了过来。

“见过大人!”

张荣华应了一声,等曹行将殿门关上,指着椅子:“坐!”

众人坐下,只有曹行在边上候着。

“从今天开始编修新的人皇传,我们这次要编修的人皇传,相比于旧版,通俗易懂,阐述的事件更加的明理,记载的也更加的全面,本官思索了一夜,为了将两者更好的区分,打算换个名字,你们觉得如何?”

赵白皱眉:“大人,还有比‘人皇’二字,更加霸气、威武的词?”

季学东思索一下,开口说道:“换个名字更好的区分,也不是不行!就像是赵大人所言,‘人皇’二字已经是巅峰,一般的名字无法彰显出陛下的皇者之气,与其换了被御史弹劾,还不如不换。”

张荣华威严的眼神扫视他们一眼,四人心里一颤,知道大人铁了心的想要更换名字,不等他们开口,吕俊秀率先站了出来,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大人说的没错!想要更好的区分两者,如果我们编修出来的新人皇传,只是在前面加个新字,无法令人眼前一亮,就算价值超越旧版,在外人看来,我们不过是躺在功劳簿上,占了前者的便宜!寻常的百姓就更加不知道了,也不会记住我们,更不会让我们的名字传遍大夏皇朝的每一个角落。”

编修出来以后,书籍的最后一页会有署名,署名这一项牵扯的也多,涉及到斗争,毕竟名传大夏皇朝,这个诱惑太大了。

旧的人皇传编修出来的时候,经过一番斗争,那么多的人,只有十二人署名,如今这十二人,哪个不是名气响彻大夏皇朝的人?

四人都是自己人,自然不会对着干,当即表态支持。

张荣华道:“给你们一刻钟,每个人想出一个名字!要符合陛下的霸气、皇者威压,还要独一无二。”

从椅子上面起身,进了里间,让他们单独去想。

坐在椅子上面。

右手在五龙御灵腰带上面一拍,张荣华取出一盘黑葡萄,拿着一个吃了下去,吐出葡萄皮,更换名字的事情,并不是临时起意,就像是吕俊秀说的那样,如果在人皇传前面加个“新”字,无法体现出与旧版的不同,也无法彰显出主编之人的功劳,更无法让编修之人的名气传遍大夏皇朝。

想要做到这一切,唯有换个名字,将两者区分,如此一来,别人提起编修出来的书,第一印象便会想到他们,而不是之前的那一批人。

名气越大,好处也越多,无形之中带来的价值很大。

张荣华既然负责此事,自然要将价值最大化,最简单的一点,就拿何文宣来说,他的官位和资历够吧,还有崔阁老支持,还不是被裴才华死死的压着,而无法进入天机阁,无它,何文宣的名气没有裴才华的大,但支持他的人很多,故而才能和裴才华抗衡。

若是何文宣的名气,和裴才华一样,俩人在伯仲之间,再加上崔阁老的支持,现在就不是从二品,至少是正二品,再以正二品的身份进入天机阁,除非裴才华也能争取到一位阁老的支持,才能够阻止他入阁,不然根本就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