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揭穿真相(第2/3页)

又或者,对方对欧洲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想要熟知自己的身份,并不太难。

他们甚至开始担心,是否还有其他的欧洲的同行,早已抵达过这里,并且以为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效力。

当即,二蛋惨白着脸道:“俺……俺确实不是渔民,我们都不是渔民……”

朱棣:“……”

百官看着张安世这一番神奇的操作,竟是瞠目结舌得说不出话来。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张安世,这个家伙……总是能做出一点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虽然谁也不知,张安世到底因为何种缘故,揭穿此二人的把戏,不过这一顿操作,确实是让人眼花缭乱。

以至亦失哈,都不禁老脸一红,他显然越发的觉得,东厂好像在他自己的手里,实在是一个摆设了。

想要振兴东厂,唯一的可能就是请这位芜湖郡王殿下入宫,成为提督太监。

朱棣本就不甚喜欢这两个人,此时听闻自己受骗,当即震怒:“大胆,尔等可知,何为欺君之罪吗?”

这二蛋和驴球二人,当即便一副忏悔的模样,慌忙告饶。

张安世却是道:“陛下,不妨先听听他们真实的身份。”

这二蛋和驴球再不敢欺瞒,他们想必在船上就已知道一些中原的情况,心知自己身份被拆穿的后果,倘若此时再不老实,就当真可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当即,二蛋便道:“从数年前,在拜占庭和威尼斯等地,开始出现了大量大明的货物……”

朱棣看向郑和。

郑和解释道:“陛下,这拜占庭,与大食有所接壤,位于波斯等地附近,至于威尼斯,奴婢闻所未闻。”

二蛋继续道:“听他们说,这些货物,乃是突厥人运来的。”

“突厥?”朱棣总算是听到熟悉的部族了。

二蛋接着道:“此后,又听闻这些突厥人,乃是从蒙古人手里贩运而来,有精美的瓷器,也有细腻的丝绸,还有茶叶,这些货物,屡屡转手,从蒙古至突厥,再至拜占庭以及威尼斯,出现在了意大利等地。因此,价格极为高昂,尤其是瓷器,足以可以与黄金等值。”

朱棣听罢,不禁微微脸色一变,此时已顾不得此二人伪造身份的事了,而是将心思放在了……黄金等值上头。

二蛋道:“这些稀缺的货物,迅速的风靡,甚至千金难求,可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明的船队,船队抵达之后,大家方才知道,原来距离万里之外的东方,他们竟可以用舰船,抵达意大利。”

“我是一名牧师,他也一样。”

张安世在旁听着,心里大抵也觉得这二人的身份,应该是合理的。

因为在这个时代,几乎知识和语言,都掌握在了这些人的手里。

至于其他人,除了少量的贵族和商人之外,几乎都是浑浑噩噩,不可能掌握通用的法语或者拉丁语以及文字。

“我们的计划是,寻找到海路,并且了解到这可以远洋航行的舰船以及航海的学问,还能……寻觅到东方。”

“为了达成这个计划,我们曾进行过激烈的讨论,最终选择了这个方法……即以俘虏的身份……”

朱棣感到惊奇,于是道:“俘虏的方式?为何……不以使节的方式?”

“若是使节的身份,势必可能引发争论,甚至可能,各国的国王派出使节,而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并不了解大明的全貌,贸然的接触,会造成不可知的后果。”二蛋生涩地嘀咕着,似乎生恐自己的用词,无法做出精确的表达。

张安世笑了笑,补充道:“是牵涉到你们内部的问题?”

“是。”

张安世又道:“那么你们的使命是……先了解我们的情况,做出了定论之后,再决定官面上的接触方式?”

二蛋和驴球异口同声道:“是的。”

张安世皱眉道:“可这样做,十分冒险。”

二蛋毫不犹豫地道:“这是上帝的旨意。”

朱棣越听越是糊涂,于是盯着张安世道:“张卿,他这是什么意思?”

张安世苦笑道:“陛下,臣觉得,他们的意思是……大明的出现,令他们出现了一些恐慌!此二人……大抵相当于是他们那儿的和尚,这些和尚,权势极大,现在突然出现了大明,使他们产生了忧心。毕竟大明并不信他们这些和尚的鬼话,却凭空出现,令他们认为……可能会使他们的教徒,产生……产生……”

说到这里,张安世指了指自己的脑子道:“思想上的问题。就好像……就好像……孔圣人的学问一样,读书人总是警惕……会有人坏人心术,所以必须得垄断与我们接触的权力,免得,有人‘妖言惑众’,影响到孔圣人他老人家……”

百官之中,不少人已气得鼻子都歪了。这张安世,当真是阴阳怪气,无所不用其极。

朱棣却大致能了然了,便道:“因而,让此二人来接触,他们不怕死吗?”

张安世道:“总会有人不怕死的,而且他们的学说,比孔圣人的学问要厉害的多。孔圣人至多只是教人修身齐家,他们是教人怎么上天,就好像佛家的上西天去享福,下辈子投胎做人上人一样。所以他们并不畏死,只恐自己死后不能上西天。”

经张安世一顿缝合,朱棣大抵能懂了。

朱棣看着这驴球和二蛋二人,竟有些不知该说点啥好。

张安世道:“陛下,此二人居心叵测,依臣看,还是交给锦衣卫来处置吧。”

朱棣颔首:“此二人狼子野心,不可轻饶了。”

这二蛋和驴球,一时不知福祸,此时颇有几分恐惧。

朱棣将此二人喝退下去,却是皱眉道:“蛮夷果然多狡诈,差一点朕要被他们蒙骗,张卿对此,有何看法?”

张安世道:“他们狡诈,我们就要比他们更狡诈。不过此次所接收到的讯息,却证明了两点。”

朱棣兴致勃勃地盯着张安世道:“说来朕听听。”

张安世道:“其一,便是蒙古诸部的商路,确实已经打通,居然通过了这蒙古诸部,开创出了一条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这是可喜可贺的事。”

“至于其二,这也意味着,海路上的贸易,还有可以继续拓展的空间,我大明的商货,既有物美价廉者,也有瓷器和丝绸这般……昂贵的,那欧洲虽是遥远,却有足够的利润,却完全可以开拓海路,赚取大量的财富。”

朱棣听罢,眼眸越发的明亮,不禁振奋道:“他们当真舍得用同等的黄金,只为换取我大明的丝绸和瓷器?这倒是教人无法想象。”

在大明,瓷器和丝绸虽然昂贵,可毕竟每年的产量不小,倒不至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