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4章 资本家的嘴脸

在陪伴南若瑾的闲暇,南易去了一趟在滨江白马湖的柠檬树,又去了一趟在仓前的乾德新药开发公司总部,在乾德,有不少药理学和药剂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药物研发的工作。

虽然从事的都是比较机械和繁琐的实验步骤,只能算是研发中的实验狗,不过好在工资很诱人,起步就是五百,稳定之后基本七百往上,表现良好就跳到一千加。

没有急活不加班,双休、交社保公积金,还有商业保险,一年十二个月有八个月会发高温、低温费,每年还有一次公费旅行,公司在职工开销上达到工资的225%。

“总部现在有多少人?”

坐在乾德总裁童栋国的办公室里,南易一边翻阅账簿,嘴里一边问道。

童栋国:“行政人员16人,技术人员217人,后勤人员21人。”

“房子的事情通过气吗?”

童栋国:“去年九月已经通知所有人,公司会有建房的计划,积蓄不多买房困难的同事可以等一等。”

南易合上账簿,顿了顿说道:“房子的分配,五年内逐步到位就可以,就按照对公司的贡献来决定排位,职工的实际困难不做综合考量。还有职工要出的部分,会让第三方来对接,名义上变成对外的借款,而不是公司垫付。”

童栋国:“银行吗?”

南易颔了颔首,“对,我们自己的银行,第三方加入可以免除一些麻烦。”

“明白。”

“孟买分部怎么样,一切都顺利吗?”

童栋国点点头,“印度职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比较高,管理起来不难,工作也非常得力,要比总部这边的效率更高一点,而且职工平均支出要低40%左右,效益也更高。”

“喔。”南易略作思考后说道:“可以考虑把每年双边交流的人数再提高提高,特别是待提拔技术人员,必须在两边都工作过一段时间。”

抛开民族、同胞因素,其实南易更愿意用印度人,印度人花花肠子少一点,更多的会一心往高位爬,而不太会想着时机成熟跳出去创业。

国人则不同,十个里面至少九个想自己当老板,创业嘛,十有八九就是做老本行,罕少会有戴秀秀这种从食品跳到地产行业,在培养得力人才的同时,也有可能在培养一个未来非常棘手的竞争对手。

有能力的人往往自视甚高,野心大于能力,尽管南易乐于分享,但也是有底线的,总有人欲壑难填,想要的超过他的底线,对于这样的人,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

对于有些行业,无论谁想走,南易都会笑着欢送,比如说李靖想要跳出去自己开一家地产公司,只要走得干干净净,没搞什么小动作,就算他把公司开在托塔建筑对面,南易也不会对他怎么样,只会把他当做有点情面的竞争对手,下手的时候还会有所保留。

地产对南氏而言,只是短期扎根的行业,撤出是早晚的事,可以说是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投机行为,不会过于斤斤计较细微之间的得失。

生物制药则不同,这是南氏要长期扎根、深耕细作的行业,南易会尽量留住人才,但也不会强留一心想跳出去创业之人,他依然欢送,等人走出南氏的大门,若是敢联系之前南氏的客户,他会立即调转枪口,把还在襁褓中的对手给突突了,不讲一丝情面。

创业可以,做老本行也没问题,有本事从零开始,一步步壮大,堂堂正正地和南氏打擂台,那样,南易会惺惺相惜,难为知己难为敌,会如同英特尔对AMD一样,既打又扶。

但是,谁想把借着南氏平台对接到的客户当成自己的资源带走,那绝对不行,南易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从事业、家庭到生命,他会视情节恶劣程度决定打击力度,无所不用其极,不讲底线。

谁动南氏根基,南易都会不死不休。

“好的。南先生,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南下粤省,在杭市想要招聘我们需要的人才很难,我们是否要考虑在羊城或深甽建立分部?”

“这是具体业务上的事情,你只需要向郭闵汇报就可以,我不发表意见。倒是乾德内部的股权激励计划,这是我该关心的,你可以开始考虑起来了。

我在莫斯科听过一个冷笑话,说是六十年代,一个苏修企业代表团到美国福特汽车厂访问,在工厂门口问美国人:这个工厂是谁的?

美国人回答:是福特先生的。

苏联人又问:那门口停着的那些汽车都是谁的呢?

美国人回答:是工人们的。

后来美国代表团回访,到了苏修汽车厂门口,问:这个工厂是谁的?

苏修人回答:属于苏修全体人民。

美国人又问,那门口停着的这些汽车是谁的?

苏修人回答:是厂长和书记们的。

我是个资本家,但我有人情味,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一直强调要善待自己人,往大了说,我们南氏要秉承内圣外王的思想,对自己人多点宽容,多点优待。

我们不讲空泛的主人翁精神,也不给主人翁这个词赋予太多的含义,只取它‘财物或权力支配者’的意思。

股权分两大块,一块取决于职工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越是重要的职工能拿到的股权越多,可有可无的人少给或不给,这是公司分配的;

另外一块就是给职工一定的购买份额,职工拿着真金白银买股份,可以选择买,也可以选择不买,职工之间的份额可以互相有偿转让,请注意,有偿,只是金钱交易,尽量避免往拉帮结伙的方向发展。

另外,职工持有的股份只有分红权,只能在职工之间流通,一旦离职,公司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把股份买回,这是强制的。”

“好的,南先生,我会权衡考虑,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

“嗯,公平、公正、公开,要让每个职工明白他们的股份份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也要让大部分人心服口服。”

“明白。”

“走,去实验室看看。”

……

当南易离开乾德的时候,孙佳瑶正跟着春申建筑派出的考察组朝杭市过来,和南若琼一样,孙佳瑶也开始实习,她的整个实习期会比较漫长,要到多家企业接触各种商业模式,春申建筑只是她其中一站。

坐在车里,孙佳瑶手里拿着一张杭市地图,对照着南易撰写的建议书,研究着地图上一个叫“黄龙”的区域。

“1959年周总理来过,还指出黄龙一带可以建造一座体育中心,用来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干爹有黄龙商圈的想法,应该和这个有点关系,还有从地域上来说,这一片是新城扩张的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