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征行(第2/2页)

但战阵之事,不能这么儿戏。

刘威当安州刺史,结果败于折宗本之手。退守蕲州,又败,可见能力有限。

若真信任刘威,大可让他当亲将,掌握卫队、亲兵,这个职位不需要太强的行军作战的能力。但当方面大将、刺史,刘威就不够格了。

安、黄、蕲三州次第丢失,数年扩张成果毁于一旦。而今贼军兵锋直临舒州,四处掳掠,人心惶惶,西线的连续失败难辞其咎。

现在吴王调黑云都旧将、蔡州人李简至舒州,统合前线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并舒州兵,共计两万人,婴城自守,以拖待变。

与此同时,歙州刺史陶雅统领水师万余人,溯江而上,袭扰夏兵粮道,这才堪堪拖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但李神福觉得,西线未必能拖多久。能打成什么样,完全看夏兵的粮草是否能跟上。鄂、安、黄、蕲诸州残破,百姓逃散,就地筹措粮草有些困难,必须长途转运,这代价可就大了。另外,如果不能走水路转运,那么夏兵是很难得到充足的补给的,这是淮军唯一的获胜之机。

庐州战线,夏人的淮西节度使折嗣伦也缺乏强兵和充足的补给南下、东进。

这本来是朱延寿的绝好机会,奈何他精心训练的庐州兵曾经经历过惨痛失败,这几年才稍稍缓过了一口气。双方在此僵持已久,互有胜负,谁都难以突破。

但这两条线其实都不是主要战线,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已经陆续开始的徐州大战。

吴王能不能在淮北站稳脚跟,能不能在中原取得一块立足之地,就看能不能把李唐宾给赶回去了。

此人现在堪称邵树德手下头号大将,连续攻灭平卢、泰宁二镇,若连徐州也被他拿下,便是攻灭三镇的伟业,放眼整个天下,未之有也。

远方响起了嘹亮的号子声。

漕渠之上,千帆云集,百舸争流。

一船又一船的粮草、器械被送过清口,然后沿着泗水北上,前往徐州。

武夫们的士气还算不错,他们没有经历过失败,信心很足,敢打敢拼。一营又一营,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水师的护翼下,浩浩荡荡北上中原。

“修缮城池堡寨,积蓄粮草甲兵,州县镇兵、土团乡夫,旦夕操练,不得有误。”李神福转过身去,对部将下令道。

此番他不用北上,不过与折宗本、丁会交手过的他,还是未雨绸缪,做好了前线溃败的准备。战阵上的事情,谁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