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2/2页)

徐胜也是当年从靖胜军归来的老卒,虽说桐柏山匪乱期间,他与周景等人都选择观望,并没有第一时间立场鲜明的站出来,但徐氏牧养规模能在近二十年里进一步壮大,近乎垄断淮源、泌阳等地骡马市,徐胜居功最大。

桐柏山匪乱之前,徐武富甚至担心徐胜会威胁他的地位,早两年就对其进行打压、排挤;徐胜这几年在徐氏也不如意。

当然了,徐胜当初的犹豫及观望,其实跟徐武碛潜伏太深关系很大。

徐怀既然能重用周景,当然也不会嫌弃徐胜。

“徐胜当然能够胜任,不过这边用徐胜任事,武良做什么,不会专用他负责采金之事吧?”徐武江好奇的问道。

“采金监也并入鹿台乡司,由徐胜叔一并兼署,武良叔跟我们回淮源,”徐怀说道,“我计划将工房分设左右经承院,武良叔专司其一!”

金砂沟开采砂金,在溜槽法基础上,又结合船采及龙骨水车提水,每月差不多有近三千余贯钱的金砂采出,但受到地形的限制以及溪底淤沙资源限制,短时间很难再大幅提高,后期主要就是保持稳定开采。

而淮源接下来的一个工作重点,是扩大兵甲军械的铸造、生产。

虽说大越立朝以来,不禁民间生产五兵,路司也基本都有兵器作坊,但真正的兵甲铸造力量还是主要集中在汴梁。

朝廷专设东西攻城作、器甲所、万全作坊、弓弩院、弓弩造箭院、鞍子作、斩马刀所等机构,负责禁军武备的生产制造。

汴梁一旦陷落,大越最为核心的兵甲军械制造体系就会被彻底的摧毁掉,路司州县当然也可以重新组织匠工生产制造,但当中多半会经历一段时期的混乱。

兵甲能否及时供应,对江淮地区能否有效组织防线,又极为关键。

桐柏山田地有限,自然资源里可供大规模输出的都相当有限。

虽说将来养军粮饷可以名正言顺的找京西南路等路司讨要,但钱粮受制于路司,徐怀与楚山大营很多时间就不可能再任性妄为,不得不受制于路司。

想要尽可能减少、甚至彻底摆脱路司的钳制,那桐柏山就需要有独立从外部换取粮食及其他资源的能力。

徐怀想着将工房分左右经承院两部,左经承院继续负责当前的道路开辟、屯田垦荒以及营寨建造等事,在铸锋堂原五兵铸造的基础之上,依托十八里坞铁矿及冶炼场,新增工房右经承院。

徐怀也打算将白涧河西岸的原淮巡检司军寨拿出来,专司军用兵甲战械以及民用铁器的铸造、生产,一部分用于满足桐柏山内部需要,一部分往外输出,换取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