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2/2页)

虽说与后世的复式船闸不能相比,但比单纯的堰坝截断河道,斗门还是先进了许多。

楚山在黄羊湖与明溪河之间修建石闸相隔,保证黄羊湖平时能蓄积足够量的湖水,威胁敌军不敢进入明溪河两岸,实际就是当世斗门营造之法的集大成者。

朱仙驿之所以能成为京畿名闻遐迩的繁荣镇埠,就是控制蔡河新渠、旧道及涡水上游河道水位的三座大型斗门,都建于朱仙驿左右。

不过,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时就将朱仙驿附近的三座斗门摧毁,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撤离之后,汴梁当时来不及修复斗门,又急于恢复蔡河、涡水的航运,就又重新用土石将水门填上,以维持诸河的水位。

也就是说蔡河新渠、旧河道与南下的主干道,实际是被两道堰陂截断的,而这两道堰陂同时又是人马往来蔡河旧河道南北、新渠东西两侧的陆路通道——南北往来的舟船,注定要在朱仙驿停顿。

这也是侍卫亲兵营假扮黑衫军经蔡河北上,到朱仙驿之后就弃船登岸的原因——河道被堰坝截断了,没有办法直接乘船到百济门下再发起突袭。

这同时也决定了,楚山潜袭汴梁的兵马,无论是沿蔡河南逃,还是往西逃往嵩山,朱仙驿都是其必经之地!

就算楚山军在汴梁搜集到大量的舟船,在经过朱仙驿时也需要停顿下来,将这些舟船拖过堰陂,才能开始新一段的逃亡之途。

萧干之前不觉得仅凭借他手下四千兵马,赶往朱仙驿能够封挡住楚山军南逃、西逃之通道,但倘若兀赤率精锐骑兵从雍丘赶来,与他们会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