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义军(第2/2页)

诸部义军之中,对楚山认同感最高的,其实还是韩昌甫、周虚易等人率领的黑衫军。

徐怀率部潜袭汴梁,最初就是跟黑衫军联络,并在黑衫军的根据地潜伏月余,与韩昌甫、周虚易等黑衫军将领接触密切。

在汝颍会战之后,不仅有大量黑衫军将卒家小撤入楚山,像周洛等一批黑衫军撤入楚山的将领,直接编入楚山为将。

因此,黑衫军可以说是楚山伸入嵩山之中的一只触手。

问题是韩昌甫、周虚易等人率领进入嵩山,并在嵩山南段大鸿寨立足下来的黑衫军,仅有六七百人,在嵩山诸部义军中占比不高,影响力及威望也就受到极大的限制。

针对这一情况,楚山很多人都主张索性正式收编黑衫军及大鸿寨,作为淮上在嵩山南段山脉中的一处据点。

“韩先生,你有没有更妥当的办法,使嵩山诸部义军更好的为朝廷分忧?”徐怀看向站在张雄山身后、身形瘦小,有些其貌不扬的韩圭问道。

韩圭乃朱仙驿都水吏,早年主要负责朱仙驿蔡河新渠斗门船运等务,在朝中混迹半生,也没能获得官身;汴梁沦陷后,其家小皆在汴梁,韩圭也被迫降敌,继续留在朱仙驿任事。

史轸却知韩圭其人饱读诗书,只是科举差些运道,入都水司为吏,通晓河渠、津梁、船务、堰坝等事,乃是朝野难得一见的干吏。

楚山很早就想着游说韩圭直接携家小逃奔楚山,但适逢韩母卧病在床,不良于行,韩圭担心其母经受不住逃亡颠簸,最终答应留在朱仙驿及汴梁先作楚山的内应。

韩圭不仅与周虚易相识,与韩昌甫更是同出鄢陵韩氏的族兄弟,因此在朱仙驿一战之后,先带着家小,随韩昌甫、周虚易撤往嵩山。

却是史轸一直惦记着韩圭擅长河渠、津梁等事、极有干才,张雄山、王峻、柳越亭等人这次前往嵩山联系,特意将韩圭接来淮上。

徐怀在汴梁时接触过韩圭,但忙于战事,都没有机会说上几句话,这时候当然要考较一下韩圭有几分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