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水力锻锤(第2/2页)

除开专门的水轮机及相应配套如锻锤、切磨机、风箱、拉丝机等设备制造工场外,军械监还计划将主要的兵甲、器械制造基地都转移到龙潭岭来,而将军械监原先为了便于利用水力、分散于桐柏山间的工房、工场,陆续转交地方接手。

随着继续新建配套新式水力风箱的炼铁炉,铁矿开采的青壮劳动力需求将激增——除开即将建成的三座新式炼铁炉外,还将对原有的八座炼铁炉进行改造,煤铁监计划争取年底之前,使得龙潭岭的铁料产出突破以往所不敢想象的四千万斤。

最初为了在龙潭岭形成年产一千万斤铁料及五十万件瓷器的生产规模,徐怀从各地征调匠工及家属万余人以及两千辎兵进行封闭作业,目前龙潭岭附近聚集居住的人口已经超过两万。

然而接下来为了保障生熟煤及铁矿石的供应,仅矿工、烧炭工就要增加近两万青壮劳力。

制司预估向城以北地区,到年底包括家属在内,居住规模将达到十二万人。

这也是史轸、韩圭力主谋夺荆襄的关键,不把南阳、襄阳、荆北四县及南蔡县抓在手里,就算朝廷每年多拨付几百万贯钱粮,不要说兵员了,如此之大的青壮劳力缺口如何解决?

此时京襄坐拥四百万人口,除开各地的中下层农户青壮外,作为屯兵、制司掌握着可以直接调动的青壮男丁就高达四十万之多。

也只有如此,京襄才能够在以往这些年所积累的基础之上,直接在伏牛山南麓打造出一座超过时代的工业城镇,去支撑后续对赤扈人的战事……

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廉价而充足的粮食供应——倘若还是以往粮价飞涨的局面,整个京襄多增加十数二十万脱离农业生产的匠工队伍及家小,就会将粮食供应体系给压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