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2/2页)

“恐怕也不可能,”仲长卿说道,“倘若在徐怀东进之前,我们只求割占合肥、寿春等地,南朝多半会迫不及待的遣使求和,但现在徐怀距离把握南朝朝政,就差一步之遥,没有一个真正能令南朝朝野都动心的条件,恐怕是没有谁能迫使他退让太多。而南朝先主一脉,也不大可能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仲长卿深知朝堂复杂,绝非绍隆帝御笔钦定说议和就能议和的。

除了韩时良、葛钰所部保存较好,以及执掌荆南的葛伯奕、据守淮东的顾藩、邓珪等嫡系人马支持外,绍隆帝差不多还需要争取到南朝士臣群体、江淮等地方势力及先主建继帝一系旧臣的支持,才有可能真正迫使京襄在议和这事上做出让步。

特别是以刘衍、杨祁业为首的南朝建继帝一系旧臣,目前正统领东翼数万兵马,与徐怀密切配合作战,其人作风也较为硬朗,与京襄关系也较为密切,他们此时内心深处应该对绍隆帝有很深的失望与不满,怎么可能因为这边同意将韩时良、葛珏所部数万精锐放出去,就转头支持割让寿春、合肥等城进行议和?

目前徐怀在南朝得势,除了京襄自身够硬外,也离不开南朝先主建继帝一系旧臣的支持;而将来绍隆帝能否有效压制住京襄的崛起,更主要还得看能争取到多少先主旧臣的支持。

因此,他们此时提苛刻的议和条件,实际将并不可能取得所预期的效果,甚至绍隆帝越迫不及待想着求和,只会加倍将先主旧臣都推到京襄那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