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六)(第3/3页)

但良久,他面无表情的收起了剑。

第一次觉得有点无力。

尔敢?他们的确是敢呀!在自己死后的未来,不仅敢想,还真的这么做了!

赢政看着外面阴沉的天色,陷入沉思。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扶苏的身上。

这孩子,一直都是反对建长城和阿房宫的,觉得徭役给百姓们的负担太重,这也招致了他之前的不喜。

赢政脸上的表情莫测。

他内心迅速的将现在的几个大工程过了一遍。

长城还是要建的,不然无法抵抗匈奴的进攻,中原之地将不得安宁。

皇陵…皇陵还是得建!

赢政不能忍受自己的陵寝简陋并且被人能轻易盗挖。

阿房宫……要不阿房宫就缩减一下规模吧。

赢政下定决心。

他看向天幕,嘴角抽了抽。

这东西虽然让他预知了未来之事,可做相应的调整,但也让民间百姓预知了未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若是在民间传播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要怎么安抚民众,赢政想到这里,只觉得头疼无比。

想吃个仙丹。

算了,仙画说仙丹有毒……

烦躁!

【要知道,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是千百年以来华夏农民的夙愿!土地,那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谁能让他们拥有土地,他们就拥护谁。谁把土地从他们的手中夺走,那谁的皇位必将坐不太久。】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时期地方豪强们大量聚敛土地,当时的大儒董仲舒就谏言,要限民名田”来抑制这种土地兼并

现象————你看,我也不是对儒家有偏见,他们前期不发疯的时候还是挺正常的。】

【限民名田的意思是,对个人名义下拥有的民田数量进行限制,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可惜的是董仲舒这条政策只有构想,没有细则,犹如空中楼阁,而且得罪了既得利益阶级,所以这条政策没有被汉武帝刘彻采用。到了汉哀帝的时候,一个叫师丹的大臣终于根据这个政策出了细则,可惜那时候汉朝皇室自顾不暇,权臣当道,已经太晚了。】

【之后的朝代,也陆续的进行过一些士地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

汉武帝刘彻本来饶有兴致的在看仙画讲秦末的事情。

到了这会儿,他甚至有闲心开始喝喝茶吃吃点心。

对么!

虽然说始皇帝一统天下,功绩卓越。但秦朝□□,百姓可活得不怎么样。不然怎么能被自家祖宗给取了天下呢。

然后,听着听着,就又听到自家身上了。

刘彻:……

忽然觉得手中的点心不香了。

有点无力,只能破罐子破摔的想,挺好,事先知道了总是好的。

不过,他眯起眼,土地兼并要向豪强开刀,这本来也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只是不好做。

董仲舒居然还有过这样的提议?

待会儿就召他一起来议政!

【就这样,一直到了北魏时期。】

【北魏是一个异族建立起来的朝廷,北魏皇室是鲜卑族,复姓拓跋。但是呢,他们却主动的将自己纳入到了中原文化的体系里,成功的将马背上生活的鲜卑族转为了农业民族,三下五除二直接摧毁了部落制,很猛。他们自己也将拓跋改为了元姓,坚定的彻底的进行汉化,非常有远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就是元宏,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皇帝,他还有一位更厉害的祖母,被誉为“千古一后”的奇女子冯太后。孝文帝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所以前半段完全是冯太后在理政。】

【在冯太后主政的时期,华夏历史上最重要的土地政策之一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