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北边守住了,皇帝一时半会,便不可能驾崩,那他们先前的放肆,绝对会被皇帝记在心上。

虽然说由于朝堂上有三股势力,以至于皇帝势弱,可是也只能让他们稍微嚣张一些,至于说完全无视皇帝,或者干掉皇帝,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以后,他们可怎么办?

不知刑部尚书是有这样的担忧,王丞相等亦然。

当日早朝结束,北边被守住了,萧将军以少胜多击杀超过十万北戎士兵的消息传遍了京城。

京城中惶惶不可终日的老百姓俱都欢欣鼓舞,喜极而泣。

碰上将军府出门买菜的采买,很多商贩直接降价,更有许多纷纷表示不要钱愿意送给将军府的,将军府的采买激动万分,但还是坚决给钱。

而王丞相、许尚书等暗中安排儿子带着家眷南下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时间,那些目下无尘的官员以及书生,纷纷写诗斥责和嘲讽这种行为。

许尚书坐着软轿出门,听到街边有几个小童用稚嫩的声音在吟唱:“满朝肱骨,两度南逃,若问气节都几许,满途荆钗……”顿时脸上发烧。

随后外头传来轿夫厉声呵斥的声音,那些小童再唱了什么,他便听不见了。

许尚书再也没有心情出门了,当即命令轿夫回去。

回到书房中,许尚书面沉似水。

第一次南逃就够难看了,他还来了第二次,虽然这第二次他本人没走,可家眷走了啊,就像那些小童唱的那样,满路都是京城高官家的女眷。

后世历史提到这个,他还有何面目立足?

再想到自己的兄弟儿子,已经绝了仕途,许尚书的心情又差了几分。

他站起身,在书房中走来走去,咬牙切齿道:“萧遥那个死丫头。”

一切都好好的,都怪萧遥那个死丫头。

刑部尚书也听到书生嘲讽的大作了,打从街头上走过,更是听到小童的吟唱。

他的心情比许尚书更恶劣,因为不仅名声坏了,自己孙子还落在了北戎大军的手中。

他以为这已经是最糟糕的局面了,可是第二日早朝即将结束,皇帝看完北边的急报之后,他直接被打入地狱。

他的孙子,以及五皇子并京中的一些纨绔,被碧眼郎君俘虏之后,居然大声要求小城开城门投降!

刑部尚书听皇帝读完这份急报,膝盖一软,瞬间跪在了地上。

皇帝高坐在龙椅上,完全顾不上因百官的臣服而高兴,他心中只有愤怒,因此愤怒地将急报扔到地上:“好一个开城门,好得很啊!”

相关官员全都跪在地上死命磕头,完全顾不上坑了自己的年轻后辈了。

皇帝神看着死命磕头的百官,心情终于好了起来,他清气爽地发作一通之后,沉声道:

“曹奔宣旨——今有方文书、杨方舟等在城门外大声劝降,动摇军心,造成恶劣的影响,究其根由,乃刑部尚书等养而不教之过,故相关涉事官员,全都官降一级,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刑部尚书的一颗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可是完全找不到话求情,只是不住地磕头:“谢皇上!”

其余官员马上跟着拼命磕头。

跟他们交恶的官员却觉得不够满意,纷纷站出来,要求处罚得更严厉一些。

皇帝难得可以这样理直气壮地发作平时对自己喷口水的朝廷命官,自然也想处罚严重一些,可惜他自己的儿子也犯了事,他只能手下留情。

不过,即使这样,也够痛快了。

皇帝努力压下翘起来的嘴角,再次在心里感谢了一遍萧遥,才沉声道:

“五皇子身为皇子,却做出此等行径,原该重罚,可由于他积累了不少军功,当中包括识破张余年通敌叛国此等大功劳,特许其将功抵过,罚俸三年。”

没有人有异议,五皇子到底是皇帝的儿子,又立下大功,这个惩罚够了,毕竟其他官员才官降一级。

当然,官拜尚书如刑部尚书,想到自己降了一级,比割肉还难受。

要知道,刑部尚书乃正三品的大员啊,降一级,根本就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风景!

未来要爬上来,还不知要多久,需要什么样的契机呢!

这时礼部尚书出列:“皇上,说到动摇军心,王丞相与许尚书等以为京城会被北戎攻破,迫不及待送走其兄弟子侄并家眷,也有动摇军心之嫌,请皇上处罚。”

五皇子和方文书等俘虏劝降一事,王丞相和许尚书运气好没有被牵连,也不用受罚,这可不行。

不用许尚书和王丞相开口,两人派别的官员,便马上站出来反驳:“皇上昨日已经作出处罚,那便是永不录用无故离京的朝廷命官,若今日再罚,未免过于严苛。”

勤国公上前道:“恰恰相反。方文书等犯错,有刑部尚书等养而不教之过,而王丞相和许尚书等,不仅养而不教,还亲自教他们南逃离开京城,罪状更重,故应该罚得更重一些。”

皇帝虽然被几个派系的官员喷了好些年,可坐在龙椅多年,也有一些心腹的。

此时,这些心腹便纷纷出列,附和勤国公和礼部尚书。

刘御史则厉声道:“昨日老夫到街上走一遭,听到小童唱童谣,什么满朝肱骨,两度南逃,若问气节都几许,满途荆钗。王丞相和许尚书等临危送走家眷的行为,对天下百姓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恐怕需要数十年的教化才能弥补,故臣提议重罚。”

站在朝堂上的文官,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危言耸听起来,一个比一个厉害。

王丞相和许尚书听着这些指责,心中恨极。

这些老东西!

若不是他们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只听这些老东西的话,只怕会以为自己犯下通敌叛国的大罪了!

明明只是送走家眷,哪里有说得那么严重?

皇帝刚罚了人,心情愉快,也有志于再接再厉,当下沉吟片刻,道:“众卿家言之有理,然丞相和许尚书为朝廷效力多年,夙兴夜寐,也不好罚得太重,便让他们赋闲半年,罚俸三年罢。”

王丞相和许尚书大惊,异口同声道:“皇上——”

他们身居要职,若在家待个半年,再回来,只怕天都要变了。

这是万万不可的。

两人马上看了一眼自己派别的官员。

那些官员纷纷出列为王丞相和许尚书求情。

刘御史和礼部尚书等也纷纷出列,舌战群儒,再加上另一个派别落井下石,最终,王丞相和许尚书还是无力回天。

下朝之后,王丞相回到府上,砸碎了桌上的茶壶茶杯,阴鸷着脸不说话。

过了许久他才站起来,走到窗前,喃喃道:“好一个萧将军,缺少粮草是么?老夫要让你一直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