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这时礼部尚书出列,他向萧遥拱了拱手,道:“陛下言之有理。”说完话锋一转,

“可是,陛下毕竟生于崔家,若将崔家灭族,只怕于陛下的声誉有损啊。再有人借题发挥,以此推翻孝道,我朝将面临礼崩乐坏的局面啊。故臣以为,须慎重处理。”

林楠看到这老家伙一副为萧遥操碎了心的样子便来气,当下道:“以林尚书之见,竟是不处理为好?”

林尚书马上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不住地摆手:“非也非也,还请太尉大人莫要误会。下官一力支持新政,只是为皇上的声誉计,希望慎重处理罢了。”

有人出列附和林尚书,这一批都是中途降了萧遥的小世家,他们为世家说话,是担心唇亡齿寒。

百官见两派争执不下,便看向萧遥。

萧遥心里早有想法,但什么也没说,而是看向低下不属于两派的官员:“众爱卿认为该如何处理?”说完见无人回答,干脆点了一人说。

可惜她点了几个,都是和稀泥,没有任何建设性。

眼见朝堂上又吵了起来,萧遥看一眼身旁的近侍,近侍喊肃静让百官静下来,萧遥才道:“众爱卿都有理,可都不全面。众世家触犯国法,不处理不行,可崔家与朕有血缘上的关系,朕直接处理,也过于无情。”

说到这里停下,沉吟片刻说道,“既如此,仍旧抄家灭族,但有文才者竟选拔可入国子监做夫子,做夫子者可得功绩,功绩可换家族任意两人免于流放。”

她其实并不想这么做的,毕竟毁掉一个世家,绝对会让世家活着的人记恨,未来会有后患,可是一来这些世家并未做过什么杀戮之事,反而于教化和文化传承上有功,所谓的蓄养私兵谋反,也是一时无法接受新规按以往习惯招部曲才导致的,二来本朝太缺有学识之士了,需要世家的饱学之士填充,所以只能尽量对世家网开一面。

至于将来这些化身为夫子的世家子弟造反,只要不给兵权,是不大可能成事的,毕竟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百官听到萧遥这话,都愣住了。

片刻后,寒门庶族和普通老百姓出身的百官纷纷出列,异口同声赞道:“此法甚妙!”

自皇朝成立以来,最让大家操心的是什么?是国子监没有大儒,天下各处也找不到名师——萧遥不止一次召集百官商议这个问题,并指派世家大族出任夫子,可世家大族为了不得罪萧遥,只指派一两个年轻子弟出来,那些名气大的,都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任夫子。

崔、李、杨等世家是支持萧遥一统天下的,就冲着这个,萧遥也不能强迫各族的名士入主国子监认知,所以只能忍着。

现在,终于可以解决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了!

林尚书等听了,心里暗暗叫糟,其中林尚书出列赞道:“陛下此举甚妙,只是不知各世家是否接受。毕竟各大世家的名士自有节气,风骨魁奇,只怕宁死不屈啊。”

萧遥沉下俏脸:“朕一心为他们尽力周旋,他们若不识抬举,不仅与民争利,还不愿为江山社稷做任何付出,朕便是拼着名声不要,也要将他们绳之于法,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林楠出列道:“皇上圣明!”顿了顿又道,“皇上一心为崔家,我们知道的,都会谅解。可天下百姓不知道,只怕会责怪皇上处事不公。”

萧遥皱起眉头:“朕亦知此举不妥,可朕生于崔家,长于萧家,为孝道故,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朕此举愧对天下百姓,故朕将拟罪己诏,陈述朕对崔萧等家族前期疏于管教后又偏私之错。若百姓仍旧不满,朕亦一力承担所有错处。”

林楠、苏守之等齐齐赞道:“皇上圣明。”随后高呼万岁。

林尚书等便知道,这便是今天的处理结果了,他们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崔、李等世家大族的事处理好了,萧遥开始处理萧家的事。

如同她刚才所说,她是萧家养大的,所以她也得为萧家做点什么。

萧遥为萧家做的,换汤不换药,和为崔家做的一样——饱学之士经过考核去做夫子,以夫子的功绩保家人不流放。

百官中没有人和萧家交好,所以对萧遥的处置没有任何异议,纷纷赞扬萧遥宽宏大量。

崔家人因为狱卒送的白面馒头,都存了几分幻想,就连崔二老爷也如此。

崔郎主平素爱洁,风雅了一辈子,成日与梅兰竹菊为伍,如今住在臭气熏天时常有老鼠出没的大牢里,几乎没疯了,因此频频叫唤狱卒,让他们去禀告萧遥,他有话对萧遥说。

狱卒都被打过招呼了,拿理由搪塞崔郎主,搪塞不过了,便说已经禀告上去了,需要等宫里的消息。

崔家众人便殷切地等待着。

崔大夫人担惊受怕,虽然有崔妙搀扶着,可她还是无法忍受大牢的气味,因此说道:“此番出去,定要让皇上赏一张免罪的金牌。”她是萧遥的亲生母亲,若此番能出去,便表示萧遥顾忌生恩,所以她有这个底气。

崔妙的目光亮了起来,不住地点头:“阿娘说的是。”

在崔家人的期盼中,玉兰与一个手持圣旨的公公走了进来,两人身后跟着几个太监和狱卒。

崔家众人马上站了起来,纷纷凑过来,目光殷切地看着玉兰身旁的高公公。

他们对面的牢房里,卢、李登家族的人也纷纷站起来,看向高公公。

他们和崔家做了一样的事,若萧遥饶过崔家,也该饶过他们才是。

以萧遥看重名声的性格,她一定会对崔家网开一面的。

这么一来,便是他们家族的机会了。

崔郎主靠近栅栏,语气急迫地问:“公公,可是皇上传旨?”

“然也。”高公公点点头,尖着嗓子开始宣读圣旨:

“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等接旨。……蓄养私兵,贩卖人口,按律当诛灭九族,家产充公,然皇上仁厚,念在博陵崔氏对其的生育之恩,故愿写罪己诏以保崔家传承,然国有国法,不可不遵守,故准许崔、李、卢等家族的饱读诗书之士经考核成为夫子,以庇护族人两个。”

一直心心念念萧遥因害怕损坏声誉会一直惯着他们的崔家人惊呆了,他们呆呆地看着高公公,忘了说话。

高公公见了,咳了咳,说道:“崔郎主以及各位郎主接旨罢。”

崔郎主回过神来,马上厉声喊道:“我们不曾蓄养私兵。”

玉兰冷哼一声,锐利的目光看向高公公:“证据确凿,已呈给百官和皇上品悦,休想抵赖!”

崔郎主听到证据确凿,身体顿时发软,若非崔四郎扶住,已经瘫坐在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