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3页)

“咱们可以将450万的债权从煤炭公司手里接过来,然后利用这份债权,让钢厂拿出铬锰钛抵债。如此一来,钢厂就不欠煤炭公司了。”

二哥琢磨了半天才说:“你是想按照讨债公司的收费标准,跟煤炭公司收费吧?”

“讨债公司收三成,咱们收100万就行。让煤炭公司收回成本,还能赚50万利息。他们应该是愿意转让债权的。”狄思科顿了顿补充说,“不过,这里也有风险。350万的债权转到你公司的账户上,要是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讨回欠款,这350万的债权就要背在咱们身上了。”

二哥这回倒是没怎么惊讶。

高回报当然要有高风险。

否则这一百万岂不是人人能赚!

他坐在那里将老五的意思从头捋了一遍。

他们首先要去跟煤炭公司谈条件,以350万的价格,拿到那份450万的债权。

然后用这份债权,换到价值450万的铬锰钛钢材。

再找一家齿轮厂,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将铬锰钛这种原材料换为成品齿轮。

最后再将这批成品齿轮卖给某家汽车公司。

他们要赚的钱其实跟讨债公司差不多,就是那100万的债权转让费。

但是,这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350万的债就真的要背在自己身上了。

“你确定真的有汽车公司会接手咱们的齿轮?”

“齿轮是生产汽车的必需品,也算是紧俏货。而且,”狄思科清了清嗓子说,“我之前在翻译室的同事,正在一家合资汽车公司当副总裁。”

当年外企用上万月薪把刘莉从经贸部挖走,如今她已经是中外合资企业的副总了。

“你确定这个同事能帮你?”

“不确定。”

二哥气道:“你逗我玩儿呢?”

“我得先看你的意思啊,你愿意跟我合伙做这笔买卖,我才能去联系人家,问人家公司对齿轮的要求。你要是不乐意干,我就不折腾了。”

毕竟人情债不好还,用一次少一次。

其实,这种买卖由两口子一起做最合适,赚了赔了都是一个锅里的,挑不出理来。

不过他跟于童都离不开北京,要想全国各地跑腿,还得由二哥和他那些兄弟出面。

二哥坐在车里沉吟了好半晌,直到狄思科都想劝他不行就算了。

他才一咬牙说:“干了!你去找门路吧。”

“你可想好了!”狄思科再次提醒,“搞不好就要亏350万,要不你跟嫂子商量商量吧?”

他俩都没这么多钱,要是赔了,他恐怕得卖了自己的门头房跟二哥一起背债。

提起媳妇,二哥的脑子终于清醒了一些,“那我再回家问问你嫂子。”

狄思科颔首。

这次完全就是他的突发奇想,有很多细节问题,他还需要仔细斟酌。

毕竟是几百万的债权,他也得回家跟于童商量。

然而,粉红大亨是很有冒险精神的,听他讲述了整体思路后,竟然格外干脆地投了赞成票。

“没想到这三角债里竟然还藏着大商机!”

狄思科惊讶地问:“你不怕全亏了呀?那可是三百多万呢!”

于童冷静地说:“亏不了,顶多就是在手里积压价值450万的成品齿轮。全国那么多汽修厂和汽车厂,将齿轮卖出去是迟早的事。350万的债权,均摊下来每家才垫付175万,这点钱咱垫付得起。”

狄思科自作多情地想,他媳妇可真是太爱他了,将近两百万的垫资呢,竟然说拿就能拿出来!

他当晚就把两个碍事的小崽送去了郭美凤那里,然后身体力行地回馈了于经理对自己的信任。

……

翌日早上,他神清气爽地准备出门上班时,于童趴在枕头上提醒:“二哥赚钱不容易,你可一定把事情弄稳当了!”

“知道啦。”狄思科在她额头上亲了亲,“等我把各个环节都捋顺了,再让二哥带人出发。”

*

狄思科到了厂里以后,先给刘莉打了一通长途电话,才召集另几位副厂长,介绍了讨债公司的服务内容。

若是能有讨债公司出面,大家当然乐意花钱解决问题。

哪怕要收三成服务费也是值得的,顶多就是不要利息了。

于是,大家找出一个拖欠大户,本金加上利息足足欠了日化厂一百万的货款。

请专业人士出面,替他们追回这一百万。

离开时,尹甘露小声提示狄思科:“狄厂长,又快到发工资的日子了,这个月是全额发放还是部分发放,得拿出一个章程来。”

狄思科当然想全额发放,但还得看产品的销售情况。

在他的要求下,一半的生产线都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

尤其是积压最多的臭肥皂和洗洁精,机器一开就是亏损,停工就算赚了。

可是,让工人都闲着也不是个办法。

“庄厂长,供销科还是只有半数人员上班吗?”

庄有德是供销副厂长,否认道:“全员在岗,大家都上班了。咱们做供销的,不可能一直在办公室里坐着,业务员都在外面跑业务呢!”

“可是,在过去的一周里,供销科的十个业务员,只有两人拿回了订单,其他人拿回的报销单比订单金额都高。”

正进来送资料的姜主任:“……”

她强忍着才没让自己笑出声来。

供销科是全厂油水最足的科室。

其他人只能拿一半工资的时候,他们有销售奖金,出门跑业务时的路费和食宿费也由厂里报销。

尽管业务员们的业绩都不怎么样,却仍有很多人挤破头都想进供销科。

所以,供销科里的那些业务员都是有些背景门路的,不是这个厂长的侄女,就是那个主任的外甥。

平日里打着拉业务的旗号,从不在单位坐班。每个月拿回来的那点订单,还不够报销他们的车费和伙食费呢。

曾厂长早就想拿供销科开刀,但庄有德惯爱和稀泥,而且他女儿和外甥也是供销科的业务员,总说业务员在外奔波,风吹日晒最辛苦。

听了狄思科的话,庄有德又拿出了那一套说辞:“业务员们最辛苦,产品卖不出去的主要问题在产品本身,厂里还是得把产品质量提高上去。”

这话让尹甘露和技术副厂长郭万全都不太高兴。

尹甘露怼道:“要是所有业务员都拿不到订单,那是我们产品的问题。可是供销科的肖婷婷和金志国,最近可是隔三差五就能拿到一笔订单的!肖婷婷已经把咱们厂的袋装洗头膏卖进全市的大部分浴池了,这样的同志才像个销售员。”

其他人都是吃干饭的。

狄思科预感他们有继续争吵的趋势,在庄厂长开口前打断道:“供销科的业务员们确实不容易,不过我这两天在厂里各个部门都走访了,大家对供销科的意见很大,整天瞧见他们出门拉业务,却拿不回什么订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