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4页)

尤其是退休老职工,在年轻人看来已经过时的产品,放在他们那个时代就是畅销货。

花开富贵和喜鹊登梅的图案,他们喜欢得很。

狄思科允许退休职工们进超市选购商品,待遇与在职职工一样,只抵扣工资,不收现金。

但是,非本厂职工的附近居民,是不被允许进入超市选购产品的。

这是日化厂职工的专属福利,不与外人共享!

狄思科还让人在超市门口立了牌子,“本店不收现金,非日化厂职工请勿购买”。

这一规定让大多数日化厂职工都生出了一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有些老职工还感慨说,感觉以前那个红火的日化厂又回来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让狄思科哭笑不得的是,当月工资刚发放没两天,他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上面有名有姓地列举了十多个人。

写信人举报这些人利用自己的职工身份,帮助外厂人士在自选超市购买产品,严重侵害了本厂职工的利益。

应该取消这些人在自选超市购买商品的资格,还其他人一个公道。

狄思科不知自己能还谁公道。

他只能默默感叹,有人先富有人后富,不是没有道理的。

超市里的产品全是出厂价,比商场和市场里的价格更有优势,他早就盼着有机灵的职工能将超市里的产品拿出去转卖。

哪怕是抵扣自己的工资,帮亲戚朋友原价代购也好。

少补发一份工资,就能多给厂里减轻一份负担,这对厂子和职工是双赢的买卖。

出于种种原因,狄思科不能出面鼓励大家将购得的产品转卖出去,只能靠有心人自己琢磨。

发完了这个月的工资以后,他仍允许超市继续营业,也是顾及这一点。

谁承想,发现商机的人没几个,反而还冒出来一封举报信!

钱运旺敲门进来,语气有些激动地说:“厂长,有报社的记者同志想要采访您!”

“采访我做什么?”

“就是咱们十几个工厂以物易物的事,被宣扬出去了,记者同志听说这次的大宗交易是由您牵头的,就想来采访您一下。”

狄思科放下钢笔,沉吟片刻道:“就说我不在吧。”

“那记者要是要求见其他几位副厂长呢?”

有上报纸的机会,不说别人,庄副厂长肯定会答应接受采访。

狄思科想了一会儿说:“那你就跟记者同志直说吧,咱们厂目前在大搞生产,不接受采访。请他去采访其他几个工厂的厂长也是一样的,具体情况大家都了解。”

他只想闷声发财,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被采访。

而且他觉得这次以物易物的初衷也不怎么值得报道,十几家快要倒闭的工厂要靠以物易物的方式才能给职工发工资,这是什么光彩的事吗?

他刚把这个月的工资问题解决,只想大干快上搞生产。

特别是技改的事情不能拖,以日化厂的情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笔欠债来。

他得趁着账面还有点余钱,尽快将钱拨给技术科,研发新产品。

技术科长穆英杰对于这笔资金注入特别激动。

厂里连工资都发不出,就更没钱进行技改投入了,目前生产的还是十年前研发的老产品。

他对这笔资金十分珍惜,谨慎地说:“狄厂长,之前市场反馈说指甲油比较畅销,想让我们研究指甲油。不过,技术科里已经很久没分配大学生了。前几年分来的大学生,看明白厂里的情况以后,即使被扣档案扣户口也要走人。所以现在技术科里能顶用的人没几个,像我和老钱都是研究洗头膏的。”

当年他还因为研制了梅花牌洗头膏得到了部里的技术金奖。

狄思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颔首说:“咱们厂梅花牌洗头膏的品质没得挑,洗后不涩,香味持久,许多老顾客都在坚持用咱们的产品。”

“但是,如今市场更接受的是洗发水,销售员也反馈了咱们洗头膏的问题,膏霜质地被装进小包装袋以后,经常挤不干净,没有洗发水方便节约。您看咱们能不能保留洗头膏的特点,研发一款洗发水?或是给现在的洗头膏增加几款其他香型?”

穆英杰振奋道:“没问题!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技改方案来!”

将资金批给技术科以后,狄思科这心里就放松了一半。

哪怕又被报销医药费的职工堵上了门,他仍能耐心将人劝回去,心情愉悦地下班回家。

然而,不等他走出办公室,就接到了来自王副市长秘书的电话。

对方让他立即去市政府一趟。

狄思科以为之前提交的那份加入退休金统筹的申请被通过了,一边感叹领导真辛苦,一边乐颠颠地去了市政府大楼。

可是,等他到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门口,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他,还有十几个厂长经理等在这里。

而且全是老熟人,就是之前一起以物易物的老伙计们。

走廊里鸦雀无声,但是十几个人的沉默却震耳欲聋。

大家用眼神相互交流着,什么也没说,却什么都说了。

十几个厂长一起被喊来,肯定跟以物易物有关呗。

狄思科回忆了一下整件事情的始末,除了那位记者的采访是个意外,其他都很完美。

不过,那份采访被刊登出来以后,他已经看过了。

总体来说,对他们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记者将出厂价自选超市的购买情况形容为爆火,并夸奖他们这个方法可以拉动内需,毕竟职工也是消费者嘛。

“北方日化厂的狄思科厂长来了吗?”秘书走出来问。

狄思科连忙举手,跟着秘书进了王副市长的办公室。

他还没来得及打量市长办公室的陈设,就先留意到了管歧珍和搪瓷厂的徐厂长。

与另两人隔空交换了眼神,礼貌地喊了一声市长,便走到管歧珍身边坐下了。

“下班时间还把你们喊来办公室,知道是什么原因吧?”

狄思科老实地答:“不知道。”

“……”王副市长将那篇报道扔在桌面上,“这篇报道的影响很大,不少人都去看过你们三个单位开办的自选超市,你们为企业寻找出路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作为企业的一二把手,你们想没想过,企业间以物易物的行为,存在巨大的偷税漏税风险?”

“领导,我们都是按照出厂价买入卖出的,”狄思科解释说,“出厂价里,包括成本,利润和税收。从其他厂拉回的商品,我们日化厂也是按照产品项接收的,不存在偷税风险。”

王副市长追问:“那自选超市呢?只要你们经营了,卖货了,那就是有营业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