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3页)

“虽然您两年前的电影至今还会在很多电影院放映,但您怎么就能保证您的喜剧影迷在两年后,仍然会买账呢?两年时间,市场变化那么快,您的喜剧影迷可能已经流失一大波了。”

闻言,除了不懂事的双胞胎,桌上的几人都神色各异。

这话就让陈庆山有点难堪了。

他这两年想转型拍正剧,不过显然转型不太成功,接连两部电影都票房不佳。

说不清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还是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原因。

反正两部电影的口碑票房都不怎么样,有些影迷甚至都不知道他拍过这样两部片子。

于童像是没看到大家的脸色,继续笑着说:“陈老师,我们全家都是您的影迷,您的所有喜剧片,我跟我爱人都去看过。在我看来,您十分有喜剧天赋,这是您最大的优势。很多演员可以演正剧,但不是什么演员都能演喜剧的。同样一句台词,别人说出来的时候没什么笑点,可是从您口中说出来,就让人不自觉想笑。”

就像《可喜可贺》这个本子,她将陈庆山的语气神态带入进去,读起来会觉得好笑很多。

孙奇保怕男主角尴尬,出面解释说:“不拍正剧就没戏拍啦!电影厂每年拍的电影不多,但’政府奖‘之类的奖项评的基本都是主旋律电影,所以反映时代精神的任务片还是会拍几部的。”

于童理解地颔首,又遗憾地说:“以陈老师之前在喜剧片上积攒下的口碑,如果一直在喜剧领域深耕的话,您的票房号召力完全可以跟港岛笑星抗衡。”

陈庆山心里也不是不遗憾后悔的,可是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一切还得向前看。

“陈老师应该还没有经纪人吧?”于童问。

陈庆山摇摇头。

内地电影演员都是从电影厂领工资的,很少会有经纪人。

“我觉得您需要一位经纪人,”于童笑着说,“您的事业缺少长远规划,如果您当时有一位专业经纪人的话,也许会少走两年弯路。您的定位是喜剧演员,应该在喜剧领域继续深耕,接触的工作也应该是能加深您在观众心中幽默滑稽印象的,而不是与其背道而驰的正剧。”

陈庆山拍喜剧片太成功了,所以他拍正剧的时候,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于童去年去看了他的主旋律电影,他演的明明是一个正面的副厂长角色,却总让她觉得这个副厂长会弄出点什么笑料来。

陈庆山被她弄得一懵,不知话题怎么突然就扯到经纪人身上了。

“我就在厂里拍戏,要经纪人有什么用啊?”

“当然有用,有了经纪人,一方面可以帮您规划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帮您寻找到更多演出资源。以您的名气,没拍过商业广告,也没有什么商业演出机会,只拿电影厂的那点固定工资,显然是不合理的。”

陈庆山连忙摆手说:“我是电影演员,不像歌星似的,出去走穴唱首歌就行。我唱歌跑调,有的老板请我去唱电影主题曲插曲,我全都推了。”

于童不以为然道:“谁说走穴就必须得唱歌了?我记得之前报纸上报道过,您参加商业演出时,跟朋友一起说过相声,效果还不错。”

“嗐,我只有那么一个相声,好的本子可遇不可求,我不能每次演出都只讲这一段相声啊。”

“歌星的歌都可以反复演唱,您的相声为什么不能反复讲?”

余光里瞟见儿子在打哈欠,于童不再兜圈子,直接道:“孙导,陈老师,我对《可喜可贺》这个本子有点兴趣,但是陈老师最近两年的曝光度不够。除了前年的喜剧片,几乎再没其他作品面向观众,我对陈老师目前的票房号召力存疑。”

“如果陈老师愿意将经纪约签到我的公司,配合我们的宣传计划,增加曝光度和话题度的话,我很高兴能跟二位合作一次,否则就只能跟二位说一声抱歉了。喜剧票房一半靠剧本,一半靠演员,如果陈老师的票房号召力不够,那投资风险就太高了。”

陈庆山:“……”

不是来拉投资的吗?怎么要把他自己卖啦?

“陈老师可能还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我们举办过港台明星在内地的第一场演唱会,自87年成立以来,已经承办过8场明星演唱会,7场大型文艺晚会。秦勉、金雪茜、黄炜、沈晶莹都是我们公司的签约歌手。港岛好几位当红歌星的内地经纪约,也在我们公司。因为有举办演出的主场优势,我们公司演员歌手的曝光度是非常高的。”

陈庆山暗自点点头,这几个歌手是最近两年红起来的。

虽还不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大歌星,但他偶尔会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这几个人的名字,几乎每人都有代表作,歌曲传唱度很高。

“影视行业我刚涉足一年,公司目前只有一位女演员,没有与您撞型的其他演员,所有影视方面的资源都可以优先倾斜给您。而且除了我爱人,我手头没有其他人的经济事务,如果您把经纪约交给我们公司的话,我可以亲自给您当经纪人。”

众人:“……”

是来谈电影的吧?

于总怎么开始划拉演员了呢?

狄思科笑着举手说:“陈老师,我们于总很厉害的。我其实只出过五张录音带,除了第一年参加过商业演出,后来就再没有过专门的宣传。但是我现在走出去,还有不少歌迷找我签名呐!像我这样不配合宣传的人都能被于总捧红,更何况是您这样的大明星呢!那不得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呀!说不定就是咱们国内的第一个喜剧巨星呢!”

要是真的能把陈庆山签下来,对于童的公司来说,就是如虎添翼!

与老黄和秦勉之流相比,陈庆山就是大腕儿!

人家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虽然这两年没什么曝光,于童把他形容得好像过了气似的,但是过没过气只有他们最清楚了。

要是真的过气了,于童还费劲争取个屁啊!

哪怕这部喜剧电影最终让于童赔本了,能把陈庆山弄来公司坐镇,当个活招牌,也是很划算的!

*

陈庆山在事业上是有野心的,想出名,也想赚钱。

尽管于童接触影视行业的时间比较短,但国内这方面的经济公司非常少,别家还不如于童呢。

于童有一句话很打动他。

他现在的收入,与他的名气不匹配!

所以,认真思考了一周后,陈庆山与于童签订了一份长达三年的经纪约。

只要双方合作愉快,没有分歧,合约到期后就会自动每年续约一次,五年后根据具体情况,重新签订新的合约。

签下陈庆山以后,于童给《可喜可贺》剧组的六十万投资也很快到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