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4页)

于童心想,她又不是八爪鱼,买那么多牛仔裤做什么。

不过,男人知道上进还是要鼓励的,所以,她第二天就花二狗子的钱,给自己买了好几条新裤子。

*

于童能带着老公孩子回娘家,最高兴的莫过于于家老两口了。

“你回来陪你奶奶说说话,她心情也能好点。”于爷爷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笑得见牙不见眼。

“我奶怎么了?这日子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呀?”

每天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牌,经常有儿孙和学生上门陪着聊天解闷,偶尔帮忙带带孩子,家里有小保姆伺候,买菜做饭全都不用操心,她只负责开心就行了。

于童梦想中的退休生活也就是这样了。

“她的日子挺好,但架不住其他人的日子闹心呀!”于爷爷避着老伴小声说,“歌舞团不是要改革嘛,她在团里的那几个学生,三不五时就要跑来絮叨团里的破事,她整天听那些下岗啊,分流啊,能顺心就怪了!”

白主任在团里工作时,正是歌舞团的鼎盛时期,团里选拔的演员都是百里挑一,尖子中的尖子。

大家对歌舞团很有归属感和荣誉感。

如今眼瞅着歌舞团走下坡路,却无能为力,让老太太最近吃饭都不香了。

于童搂上老太太的肩膀说:“团里搞改革是好事呀,现在的表演形式跟不上时代,当然就要想办法改革!团里补充了新鲜血液后,排演新节目,很快就能缓过来的!”

“这些我都懂,就是瞧着那些下岗职工不落忍。”

“下岗职工也不是问题呀,有能力的自寻出路,找不到出路的,还有团里帮忙安排呢,您甭操心了。”

于童瞧她一把年纪了,竟然还在为歌舞团的出路担心,只好透露道:“许副团长找过我,想让我接手一批下岗职工。”

“那你能接手嘛?”白主任也搞不懂孙女的公司到底在做什么业务,只知道挺赚钱,家里小保姆的工资和日常开销都是孙女付的钱。

于童简单讲了她想开明星学校的打算,低声说:“这事还不把准,我倒是乐意出钱开学校,但也得看这些下岗职工的想法,人家未必愿意当老师。而且我没搞过这种艺术学校,不知道要由哪里审批。”

于爷爷说:“跟教育有关的,肯定得教育局审批啊。”

白主任忙问:“那个陈庆山同意当校长了没?要是同意的话,审批手续让你爷爷帮你办!搞教育是好事,还能解决那么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你可得好好干!”

陈庆山还在考虑阶段,但是以防歌舞团把下岗职工都不声不响地安排出去,于童觉得她得提前跟许副团长透个口风。

要是有了校长,却没了老师,就要闹笑话了。

许副团长接到她的电话后,显得特别积极,若是这个学校真的能办起来,那下岗职工的出路就不用愁了。

几个团长副团长连夜商量对策后,第二天就把于童请来了歌舞团。

“小于,你这个主意可真是解救团里于水火呀!”杨团长见了于童就紧紧握住她的手。

于童笑道:“团里要解决下岗职工的问题,我只是接收职工而已,算不上解救水火。”

“怎么能不算呢!”杨团长拉着她,请她入座,“今天请你过来,也是想说说这后续合作的问题。”

于童故作疑惑道:“什么合作?”

“你自己办学校,到底势单力薄了些,不如跟咱们歌舞团合作,团里可以以场地和乐器入股,培训老师也可以由团里提供,咱们一起合作嘛!”

杜金金接过话头说:“杨团长,咱们团里的乐器和场地都是有数的,您用乐器和场地入股后,这些可就算是学校的资产了,歌舞团再想用来演奏排练可就不行了。”

魏东方不赞同道:“都是团里的东西,大家一起用嘛。”

杜金金离开歌舞团后,根本不怕得罪他,嘲讽道:“魏经理,您惯于把单位的东西当成自家的,这我们管不了。但是联合办学的话,至少由三方合伙,资产和利益应如何分配,必须提前讲清楚。如果团里还要使用这些乐器和场地用于演出盈利,那就不能算以资产入股。”

听她含沙射影地阴阳怪气,魏东方当即就沉下了脸。

这杜金金当年见到他就跟老鼠见到猫似的,现在竟敢当面跟他呛声了!

于童不想看他那张驴脸,转向团长说:“杨团长,许团长,要不是团里给我出了一个接手下岗职工的难题,我也不会想要开办明星学校。不过,团里现在的意思是,不让这些职工下岗了吗?”

“既然有了合适的安排,大家当然还是不愿意下岗的,到时候就像当初成立服务公司一样,将这批职工转去培训学校。”

于童颔首说:“咱们团里有场地,有乐器,还有现成的老师,那歌舞团独资就能把这个培训学校办起来,这样我就放心了。”

杨团长急道:“小于,你可不能撂挑子呀!团里是真心实意想跟你合伙经营的。”

团里前几年也开过声乐培训班和交谊舞培训班,但都只是昙花一现。

学校的宣传和经营还是很关键的,而于童和陈庆山的组合,正好能弥补团里的短板。

于童问:“我可以为学校投资三十万。如果由三家合营的话,团里想要怎么分配股权呢?”

“你出资,团里出场地和乐器,各占四成股份,陈庆山出个名儿,占两成股份。”

于童一摊手说:“这就是咱们之间的分歧了,如果由我跟陈庆山合作,即使他不出钱,我也会给他一半的股份,因为他的名字就相当于驰名商标。学员来报名上课,很大程度上,是被他的名字吸引来的。而且一旦学校出了什么问题,对他个人的声誉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只给陈庆山两成股份的话,他未必会答应合作。”

魏东方打着官腔说:“一个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老师,教学水平看的也是老师,陈庆山一分钱不出,凭什么拿的比老师还多?”

“谁说他拿的比老师还多?”于童望向他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智障,“老师确实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按照我最初的设想,除了基本工资外,在学费分成方面,老师和学校可以按照五五分。”

“100块的学费由老师占50块,剩下的50块才是学校的,也就是说咱们三家分的是那剩下的50块。股东的股权如何分配,与老师们有什么关系?”

杜金金飞过去一个鄙夷的眼神,魏东方这经理当了这么多年,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于童说出自己的条件:“我出三十万,占股40%,团里和陈庆山各占30%。乐器可以由学校和团里共同使用,场地的话,把服务公司正在使用的二楼和三楼划给学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