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3页)

“那可说不准,这市场经济的变数这么大,今年畅销的产品,明年就可能滞销了。谁知你们厂能红火多久啊!”

“所以,我们才需要在电视上持续投放广告嘛,这两个月牙膏和洗发水的销量比较平稳,但是日化行业,不进步就等于倒退。销量必须一直增长,一直开拓销路,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

陈淑兰不爱听这些,挥手说:“得得得,你别给我讲那套生意经了,回你们厂里讲去!官不大操的心都快赶上市长了,你可当心着点吧,别再累出脑溢血了。”

“……”曾浩田低声说,“我也不全是为了厂里,到明年初,我就在日化厂干满三年了。”

陈淑兰挑着土豆丝里的葱花,起初还没听懂他这句没头没脑的话。

隔了快一分钟,才回过味儿似的问:“领导要把你从日化厂调走啊?”

曾浩田摇摇头,“没有。”

但他就快五十了,干满这一届以后,如果不能升职,那就只能在日化厂再干一届,然后被平调去其他单位,或退居二线,到时候就不知会在哪里退休了。

要是能借着赞助春晚的机会,为厂里的产品打出名气,提高产值,无论对厂里还是对他本人的发展都有很大益处。

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广告费太他娘的贵了!

曾浩田考虑了几天后,找到狄思科问:“小狄厂长,明年春晚的广告招商什么时候进行?”

“还没听到确切消息呢,估计得十月以后吧。”

“咱们可以赞助春晚,但是价格方面能不能再谈一谈?一千万也太多了。”

狄思科颔首:“到时候再看吧,赞助费从哪里出,您有打算吗?”

“十月份不是有秋季广交会么,之前咱们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已经好几年没参加广交会了。今年倒是可以去试试,先签点外贸订单填补赞助费的窟窿。”

就是外贸订单的回款比较慢,到时候未必能赶得上春晚这趟快车。

曾浩田叹气说:“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我再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抠点钱。咱们折腾这么一大圈,不知能不能干得过人家钟表企业。”

狄思科笑道:“三转一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是时候让其他产品坐庄了。”

*

一把手和二把手合谋了赞助春晚的大计,当然不能瞒着班子里的其他同志,接下来的工作还需要其他人配合呢。

有人想对斥巨资在春晚打广告的提议表示反对,但春晚的具体赞助金额还未披露,现在跳出来反对也是做无用功。

所以,厂领导班子最近都比较忙碌,开足马力搞生产。

逸丝洗发水的产品太单一了,要想从春晚广告中获得最大利益,就得尽快将刚研发的两款洗发水和两款护发素投产,争取在春节前正式上市。

厂子里在大搞生产,而市里和区里却会议不断,曾浩田这阵子基本没怎么在单位坐班,几乎天天在外面开会。

有些会议他没时间去,厂里又必须派人出席,就要由几个副厂长出面。

狄思科今天来市里参加的就是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协调会。

台上的领导正在讲话,狄思科就感觉自己身边坐了一个人,侧头一看是搪瓷厂的徐厂长。

“你怎么刚来?这会都快开完了。”

“刚从区里过来的,”徐厂长抹了把汗说,“能赶上就不错了。”

“今天区里开什么会?”日化厂和搪瓷厂是同一个区的,没听说区里开会啊。

“别提了,”徐厂长一脸晦气地说,“我们厂被定为房改试点单位了。”

“那是好事啊,让企业房改,区里总得出点钱吧?”

有区里帮忙协调,出钱出力,总比企业自己单打独斗强。

徐厂长挥手说:“好什么呀!房子的话题是能轻易沾边儿的吗?厂里有那么多住房条件差和没分到房子的职工,要是我这会儿回厂里提出房改的话题,职工肯定立马炸庙!”

没人主动提这件事时,还能稀里糊涂地混下去,一旦厂里提起了房改话题,这就跟开闸泄洪似的,根本堵不住!

要是企业效益好还行,但是搪瓷算是夕阳产业了,一年不如一年,搪瓷厂哪有钱给职工搞房改?

狄思科向他打听:“区里想让企业怎么改啊?”

徐厂长掰着手指头数:“提高公房租金,出售公房旧房,集资建新房或者合资建新房,反正就是要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狄思科咋舌:“房租还要涨啊?现在涨到多少了?”

“暂定一平米是五毛五,涨了跟没涨一样,要是二十米的住房,职工每个月才交11块钱,就算再加上三块钱的卫生费,总共也不超过15块。改来改去都一样,这点钱还不够房子的维修费呢!”

搪瓷厂那点家底是盖不起新房的,所以他们厂的房改就只能在老房子上做文章。

狄思科听他介绍了房改二三事,回到厂里以后,就让钱运旺去后勤查查日化厂自有房屋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支出。

这些自有房屋基本就是职工住房了。

结果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

日化厂每年能收到15万左右的房租,但是因为房龄太高了,厂里每年花费的维修和管理费用竟然高达60万!

这就是厂里赔本补贴职工啊。

而且狄思科对这60万的支出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他很怀疑这60万花费的合理性。

他将关于房改和自有房屋的资料整理好,考虑了两天后再次找上了曾厂长。

曾浩田刚从市里开会回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三两口解决了一个面包,就问他找来有什么事。

“咱们区最近正在几个试点企业间搞房改,您听说了吧?”

曾浩田颔首:“有所耳闻,几个试点厂长的日子都不好过,职工都要闹翻天了。”

“我这两天查了一下咱们厂自有房屋的情况,连年入不敷出,”狄思科将自己查到的资料放在他桌面上,“我觉得咱们厂可以主动加入房改试点的队伍。”

曾浩田:“……”

你是太平日子过够了吗?非得去捅这个马蜂窝?

“我看咱们不用像其他厂那样给职工涨房租了,涨得那点房租根本堵不住维修和管理费用的窟窿。与其给职工涨房租,闹得怨声载道,不如采取自愿原则,将这些老房子卖给职工个人。”

“……”

“房子归个人所有以后,就是职工自己的房子了,职工们高兴,厂里也能省下不少麻烦。”狄思科笑吟吟地说,“最重要的是,拿到职工买房的这笔钱以后,咱们还能把春晚的赞助费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