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2/4页)

放下报纸以后,他心里既骄傲又遗憾。

艾莉那孩子这几年也成长了不少,但是与狄思科相比还稚嫩得很。

这种与竞争对手隔空吵架的事,艾莉做不来,还会觉得有失颜面。

哪怕明知可以通过这场骂战和侵权官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艾莉也不会去做。

何文漪自己不算淑女,却将女儿往淑女的方向培养。

即使王铮安这两年亲自将女儿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她做生意,很多想法仍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

狄思科看不透对方心里的遗憾,只是说:“万燕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他们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国内的电子行业深受外国企业制约,尤其是芯片集成电路,无论是传呼机,移动电话还是VCD影碟机,都离不开芯片。”

“凭腾飞目前的实力很难独立完成芯片的研发任务,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合作,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单位和人才加入进来。所以,我们想把万燕招揽过来,先以VCD为切入点,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只要不涉及小姨的话题,狄思科其实还是很乐于跟王铮安这样的富商聊天的。

他虽然也在企业工作,但是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决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王铮安在投资时,要考虑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问题。

而这些是狄思科从来不需要操心的,他之前也没想到各地招商引资还存在这样的障碍。

他所需要关心的,除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能解决多少劳动力,如何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职工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继续教育问题和子女上学问题。

他之前也与其他私营企业家交流过,而且他家里还有一个未来的粉红大亨。

可是,内地企业家多是富一代,与王铮安这种富了几代人的大资本家,在见识上相差甚远。

所以,尽管他不想承认,但是与王铮安交谈,确实总能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王铮安涉足的一直是传统制造业,唯一能跟高科技沾边儿的产业,是他在七十年代投资过的一家半导体厂,但那家工厂也早在十年前送给艾莉,变成了电子玩具厂。

因此,他对芯片集成电路什么的,完全没有研究。

“芯片集成电路的技术很难突破吗?”王铮安问。

他离开内地时,国内就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那会儿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好消息。

在他的印象里,祖国在科研方面还是很有实力的。

“对别的国家不难,很多技术都是共享的,但对我们很难,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在集成电路这方面,全凭我们自主研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和从无到有地搞研发,区别还是很大的。”

就像狄思科想的那样,只要不涉及小姨的话题,他跟王铮安其实很有话聊。

当天晚上一直在马路上溜达到十点多,聊到尾随他们的司机都快打瞌睡了,两人才结束谈话。

“你住在哪里?我让司机顺路送你回去吧。”王铮安提议。

狄思科点点头,报了宾馆地址就跟对方一起上了车。

“我在省里也有些关系,你们并购万燕的事情,需不需要我帮你牵线联系一下省领导?”

通过今晚的谈话,王铮安已经了解到,他们在当地基本没什么关系网。

跟工作有关,狄思科并不想矫情地推拒,于是毫不客气地颔首说:“好啊,那就多谢王生了。”

见他接受了自己的好意,王铮安心里很高兴,只说让他等自己电话,今晚回去就替他安排见面。

狄思科独自返回宾馆以后,背着手在房间里转悠了很久。

床头柜上的电话听筒,被他抬起又放下了好几次。

最终还是撂下电话,转身去浴室洗澡了。

算了,不给小姨打电话了,爱咋咋地吧。

他不管了。

他觉得前三十年的时间,已经证明了一件事——王铮安和郭美云有缘无分。

即使没有他从中作梗,阻止两人见面,这俩人也未必能自然地碰面。

王铮安有钱有势,帮忙在欧洲找了小姨好几年,愣是没得到有用的线索。

而他随便带着家人出国旅游一趟,就跟小姨偶遇了两次。

缘分这种事,真是说不清。

*

狄思科没给小姨打电话,一家人还是按照原计划在省会集合,一起返回北京的。

不知是不是他这张嘴被开过光。

郭美云和王铮安明明处在一个城市里,还曾一度呆在同一个酒店里。

可是,这俩人竟然真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完美错过了,愣是没能碰面!

王铮安来酒店找狄思科的时候,见到了在大堂里玩耍的狄嘀嘀和狄嘀嗒,甚至还见到了嘟嘟小朋友和二舅妈。

但他就是没碰到郭美云!

狄思科回家跟媳妇念叨的时候,于童也只能无奈地感慨一句:“这就是有缘无分吧!”

怀着复杂的心情,狄思科重新回单位上班了。

并购万燕的计划失败。

腾飞毫无办法,对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束手无策。

这并不是两个企业间的矛盾,而是企业与政府,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分歧。

马援朝对此颇为惋惜,背着手在办公室里痛骂了半个钟头。

等他骂累了,狄思科才好笑地说:“您骂他们也没用啊,这就是现实。咱们尽快将注意力从万燕身上转移,想想下一步要怎么走吧。”

马援朝问:“真的没希望了?刘备还能三顾茅庐呢,要不我再南下一趟,跟万燕谈谈?”

“我们第一次跟万燕的江总会面时,他的合作意愿还是很强烈的。但是等我们找关系跟当地政府接触后,再见面时他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最后直接拒绝了并购。”

狄思科相信马援朝能做到三顾茅庐,毕竟当初挖他来腾飞时,对方也是几次三番顾茅庐的。

马援朝不死心地问:“就没别的办法了?”

“万燕目前的营收情况还可以,没走到山穷水尽的那一步,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企业还能坚持下去,政府部门是不会插手的,更不会督促它与其他企业合并。说白了,人家对万燕的前景很看好,并不着急给它找下家。”

狄思科停顿片刻,又说:“我离开前,听说当地的一家市属国有企业正在跟万燕接触。”

闻言,马援朝彻底歇了南下三顾茅庐的心思。

当地的国营企业明显比腾飞更有优势。

合并以后,万燕有了注资,还能继续在地方上缴税。

对地方政府和万燕来说,是双赢的选择。

“既然不行,那就算了吧,本来也只是一个设想而已。”马援朝挠挠头皮说,“这事儿弄的,太操蛋了,咱腾飞头一回提出并购其他企业,就这么中道崩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