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第3/4页)

“嗯,三十万,就是买我脑子里这些知识的钱。”苏昊对此很清楚。

狄思科抿了一口酒,继续说:“但我也不得不提醒你一点,这家合资公司的老板,看人的眼光不错,可是在市场方面,恐怕并没什么眼光。”

苏昊的嘴唇动了动,还是没反驳。

“VCD影碟机已经问世快四年了,去年是一个爆发增长期,销量一下子突破了200万台。那家合资公司的老板应该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才想要进来分一杯羹的。”

“可是,现在的VCD市场基本已经定型了,包括腾飞在内的五个VCD品牌,瓜分了大部分市场,除了腾飞,其他工厂全是整机组装工厂,大笔现金流全都砸到了广告营销上,而研发这边基本没什么投入。”

“这种做法看起来比较短视,却能成功让他们打响知名度,快速占据市场。挖你的那家合资公司是今年新加入的企业,如果它也像其他企业一样,搞整机组装,重心放在营销上,兴许能快速加入进来。但他们花重金来腾飞挖人,我想这家公司在自主研发上还是有些野心的。”

苏昊轻轻点头,“他们确实想走自主研发的路子。”

“市场一年一个样,腾飞当年只用三千多万就拿下了中央台的两块黄金段位标版,而今年一个标版就六千万,标王更是高达八千八百万。这还只是中央台的广告,算上其他营销费用,差不多要一个亿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新加入市场的企业,既要搞研发,又要搞营销,它的现金流足够充足么?有这么多钱支持它兼顾吗?”

苏昊皱眉沉思不语。

他是搞技术的,狄思科提到的这些,他并没考虑过。

中港合资公司听上去很有实力,人家给他开价三十万,让他去主持工作,他觉得价格合适就答应了。

狄思科并不想危言耸听,又转缓语气说:“也许这家合资公司的经济实力是很可观的,能够满足双线作战的资金需求。但是,他们到各大公司挖人,挖的应该不止腾飞这一家,腾飞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

“三年五年以后,等你脑子里的内容被掏空,你的知识储备枯竭了,苏工,你想没想之后要怎么办?”

“有一点咱们都必须承认,马援朝担任厂长期间,即使厂子效益不佳,也始终没有中断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否则咱们转产VCD的时候,不会那么快就上手,这一点苏工同意吧?”

苏昊“嗯”了一声。

他走出校门以后,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单位汲取的。

腾飞的几个厂长副厂长都是技术干部,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

多数技术人员都是在成长的。

所以,他们掌握的技术虽不是最尖端的,但也不至于太过落后。

“高科技这一行,技术更新迭代太快了,用不了三年,你现在掌握的技术就落后了,合资公司花了三十万请你去主持工作,他们会给你时间停下来学习吗?我猜最起码两年内,应该不会吧?”

“苏工,也许你也可以找资料私下自学,但是与企业掌握的资源相比,个人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看的。”狄思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咱们腾飞近期从欧洲聘请了七位退休专家,都是从高科技公司退下来的,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专家下个月就会来北京,为咱们腾飞各方面的技术骨干力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

苏昊猛地抬起头来,“真的有外国专家要来咱们腾飞?”

“嗯。”

这批人是他花了大力气搜罗来的,既有小姨帮忙,又有以前经贸部的同事牵线。

联系了三个多月才有了眉目。

“腾飞能不间断地为你输入新知识、新技术,让大家始终走在科技前沿。草创阶段的合资公司能给你这些么?三五年后,你的技术跟不上时代了,他们会另外花高薪聘请更有能力的工程师,苏工,到时候你要何去何从呢?”

四十多岁,技术落后,在这一行基本就是退休状态了。

不过,以苏昊的水平也不太可能这么快就退休。

老底子还能吃几年呢。

狄思科将他的酒杯满上,笑着说:“当然,我这些话听起来有些严重了,你趁年轻干个三五年,攒上一两百万就退休,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货膨胀之类的话我就不说了,苏工,公司为了你要离开的事最近真是没少开会,你要不要听听公司为了留住你,想到了什么办法?”

苏昊原本坚定离开的心,被他这一番分析搅得乱糟糟的。

这个小狄总真是有病毒一般的感染力……

关于技术落后的问题,他确实也想过,但就像狄思科说的,大不了他就趁着年轻赚一两百万。

他在腾飞窝一辈子,能赚到两百万吗?

“国企的工资低是公认的,这没什么可争辩的。不过,公司已经想办法跟市里争取成为薪酬改革的试点了。其他人怎么改咱们先不谈,就谈谈骨干技术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狄思科用手指沾了点酒,在木桌上写了几笔。

“公司暂时想出的办法是对高级技术人员实行混合工资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年功工资+协议工资+长期激励。”

“前三项很好理解,而且跟现在的工资拉不开太大差距,咱们先不管。我主要跟你介绍一下协议工资和长期激励。”

公司会根据技术人员负责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市场前景跟大家签订薪酬合同,只要达到了一定绩效,就能参与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

到时候会以季度奖和年终奖的形式发放给大家。

奖金的多少,与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的数量和收益有很大关系。

这个属于短期激励,按照狄思科的估计,平均下来,技术骨干每月大概能到手七八千块。

项目多的话,可能会有一万左右。

折合成年薪当然不能跟合资公司比。

但腾飞还有一个长期激励。

“我之前有过给主要技术人员配股的想法,可咱们不是上市公司,这个想法只能作罢了。”狄思科话音一转道,“不过我最近跟一位专家聊了聊,咱们其实可以用虚拟股票期权的方式激励大家。”

苏昊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不由问:“虚拟股票期权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咱们腾飞某一年的总资产,总产值和利润等等相关数据指标,经过加权以后,计算出一个起始股票总市值,每股面值一块钱,得出一个起始股的总股数。公司会向贡献比较突出的技术人员赠与虚拟股票。六年以后就可以选择一个股价合适的时间行权了。”

“比如公司赠送给你五十万股原始股,六年后,假设股价为两块钱,你就能到手一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