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进入状态(第2/2页)

照理说这样的规程下,吴道南哪怕真的能力有缺陷,只要坚持这种议事制度,顺天府也不该太差才是,怎么会弄得天怒人怨,朝廷各部都不满意?

后来傅试才小心透露了情况,原来吴道南来主持这种议事素来都是当菩萨,听大家说,让大家自己拿主意,他本人基本不发表意见,即便是有,也基本上你自己提出来的想法。

一句话,就是,元芳,你怎么看?我这么看,那好,就按你的意见办。

办好了,当然没说的,办差了,虽说也不至于打你的板子,但是他却不愿意承担责任。

这段时间吴道南每日点卯必到,那也是假象,等到时间一长,吴道南便会慢慢懈怠,多半是要委托冯紫英主持点卯议事,而他就会以身体不适告假,基本上要到巳时才会来府衙里坐衙了。

这些情况冯紫英也是在府衙里慢慢和官吏们熟络起来之后,才渐渐知晓的。

有着前世为官的经历记忆,加上傅试的帮忙和汪文言、曹煜的情报消息支持,冯紫英对顺天府衙里边的情况很快就谙熟了,而几顿有针对性的宴请小酌之后,除了治中梅之烨和五通判中的两位外,其他包括傅试在内的三位通判和推官的关系都迅速密切起来。

没人愿意和当朝阁老的得意门生,而且在永平府立下偌大功劳明显前程似锦的小冯修撰过意不去,更何况这位小冯修撰还如此平易近人,主动折节下交,还不识抬举,那就真的是蠢不可及了。

作为冯紫英的主要幕僚,汪文言也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活跃起来。

当然他的主攻方向不是治中、通判和推官这些有相当品轶的官员们,而是像税课司大使、杂造局大使、河泊所官、司狱司司狱这些八九品和不入流官员以及一些有影响的吏员。

在冯紫英看来,如果不牢牢抓住这一批“地头蛇”们,你便是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在较短时间里打开局面。

而这些人往往又和治中、通判和推官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能在里边分出几重派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