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立储还是监国?(第2/2页)

可大周一朝并未确立立长这种传统,所以立贤似乎更受皇上支持,因为贤之一词,太过宽泛,实际上就是皇上自家心意。

现在皇上昏迷不醒,之前虽有倾向,但却为明确,这立储选谁实际上是掌握在内阁和六部重臣们的手中了,尤其是内阁只要达成一致意见,如果现在要立储,那么基本上就能确定下来。

但立储不立储呢?立了有何好处和弊病,不立又有哪些好处和问题?

“不立的话,名不正言不顺,万一义忠亲王干预朝纲,只怕会引发朝中动荡。”李廷机犹豫了一下才道。

在这个问题上叶向高也很踌躇,所以二人之前并未商量好。

“不立储,但确定监国怎么样?”齐永泰提出:“立储基本上就是确定下一任君主,一旦皇上醒来不认同,还要易储,十分麻烦,影响也大,但监国则不一样,一旦皇上醒转,或者内阁认为监国不再合适,就可以直接决定更换或者解除监国,简单许多。”

方从哲微微颌首,他也倾向于这个。

监国本来就是一个临时性职务,内阁有权更换或者解除,和储君比,储君地位更正式,更具有特定意义,而监国更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但监国能不能发挥作用,还在于内阁和六部文臣们对其的观点意见是否认可。

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你和我们一致,我们就支持,你和我们不一致,那我们就不予理睬,毕竟执行权在我们手中,你监国就是一个监督作用而已。

“我赞成乘风的意见,设立监国不设储君,储君还是要让皇上来定,除非皇上不幸大行……”方从哲顿了一顿,“那我们再来议定储君也不为迟。”

即便是皇帝要解除储君之位,也需要经历一系列程序,所以设立储君非常正式,哪怕皇上就此不醒而大行,而内阁日后又觉得现有储君不合适,要想易储,那都麻烦甚大,所以不设储君而立监国也能有很大的缓冲余地,没说你当监国就一定要登基为帝,虽然以前似乎都是一人,但没有储君地位,你就没正式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