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节 拉拢人手,夯实基础(第2/2页)

冯紫英的话也把郑崇俭逗笑了,“紫英,我只是一个同知,何来掌舵一说?做好自己本分事儿就行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当同知没错,但要知道同知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协助知府做好各项事务,我在永平府当同知,在顺天府当府丞,都是要以知府府尹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帮知府府尹考虑问题周全一些,没坏处,给他们建议,他们不接受是他们的事,但是我们心要用到。”

冯紫英的态度很鲜明了,不想当一把手的官员就不是好官员,但你要想当一把手,那么就要随时设身处地地从一把手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只图自己本职工作这一块,那就太狭隘了。

被冯紫英这么一说,郑崇俭也无话可说,难道说自己不想当知府,不想更上一层楼?那太虚伪了。

想了一下,郑崇俭才又道:“紫英,你现在是一省巡抚,站的位置,考虑问题角度也不一样了,我方才听你的口气,已经有点儿阁臣的口吻在说事儿了,我还真有些好奇,你比我们还小几岁,怎么就能想得这么深远?开海之略你提出来,发展煤铁军工你筹划,这大规模引入土豆和番薯,也是你一力推动,连徐大人都没能推动,你做到了,这固然有陕西民乱的缘故,可之前几年山陕河南和山东不也一样旱情严重,怎么就没有那个敢来尝试一下,还得要你来,我就不明白了,都在书院里读书,怎么你就和人不一样呢?”

这话问得没毛病,青檀书院这么多人,也就只有冯紫英这样一个绝才惊艳的角色,连练国事都远远不及,其他人更不用说。

现在冯紫英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做到了很多进士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位置,入阁拜相似乎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难怪郑崇俭他们无比感慨,甚至连忌妒的心思都生不出来,实在是差距太大,没法忌妒。

对此冯紫英也只能潇洒地耸耸肩,笑一笑,他能怎么说?说自己是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