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节 谁是朝廷?谁的朝廷?(第2/2页)

薛宝钗听出了一些意思,但是又没全明白,疑惑地问道:“为何汤宾尹和缪昌期他们都能争阁老,我舅舅却必须要辞官?”

“宝钗,汤宾尹他们是文臣,进入内阁又如何?他们本来也是江南士人一脉,无外乎各为其主而已,现在合流也正常,最终也得要变成其中一员,但你舅舅他们是武勋,一直以来就是朝廷打压对象,没见我父亲也一样要低调做人么?再加上你舅舅又站错了队,现在还掌握着军权,朝廷如何能容忍?主动交权,对朝廷无碍,那就皆大欢喜,若不肯,那肯定就是朝廷之敌了。”

宝钗仰起头,悠悠地问道:“那相公,朝廷究竟是谁?是谁的朝廷?”

冯紫英一愣之后哑然失笑,没想到宝钗还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朝廷么,代表上天治理江山社稷,与士大夫共天下,嗯,理论上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同治理,但皇帝只有一人,便是圣人也只好垂拱而治,终归要交给士大夫来治理,所以才会有内阁,有七部和都察院,有五寺,还有地方官府。谁的朝廷这个问题问得好,那当然是天下人的朝廷,皇帝和内阁七部这些士人就是代表他们通过朝廷来治理江山社稷。”

宝钗看了一眼冯紫英,目光幽幽,“紫英,虽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总觉得你的语气里有一种调侃揶揄的味道在里边,嗯,还带着一种浓浓的讽刺味儿,你也是士人一员,难道你对这个制度体系不以为然?”

冯紫英窒了一窒,这宝钗还是相当敏锐啊,一下子就品出了自己话语里的调侃戏谑味道来。

“呵呵,有点儿吧,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制度体系究竟是不是如我所说的那样,能不能代表天下的老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儿比比皆是,我去陕西那一年多,见得太多,无论我怎么努力,好像也改变不了太多,宝钗,你觉得呢?”冯紫英反问一句。

宝钗吃了一惊,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夫君用如此悲观的话语来说话,这太出乎她的意料了,印象中自己夫君似乎一直是无能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