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节 功高不赏,自污(第2/2页)

冯紫英的话让孙承宗有些诧异,但是他还是点点头,“那自然算是,此番南下你我担了如此大风险,几乎是兵不血刃解决江南,若这还不算是奇功大功,那还有什么算是?”

“那小弟返京之前去辽东一举击败了建州女真,解了铁岭之围,救出了杜松部,算不算是一桩大功?”冯紫英再问。

孙承宗瞠目结舌,他已经听出了冯紫英话语中的含义来了,功高不赏,怎么办?

“稚绳兄,小弟去陕西平乱,一年多时间便解决了陕西叛乱,顺带还带出数万卫军,现在还能去山西帮着礼卿兄平乱,回京后,朝廷赏了三千银子,另外把小弟兼挂的兵部右侍郎去掉了兼挂二字,算是对小弟立功的奖赏,可辽东一战,京师城里传遍,连茶楼酒肆说书场都是场场爆满,朝廷还没有给赏呢,难道让稚绳兄您走人,我来接您的左侍郎?可小弟才升迁了啊。”

冯紫英悠悠地道:“现在咱们又兵不血刃打下了江南,三镇授首,紧接着还得要替户部‘筹款’,顺带把江南豪强清理干净,还朝廷一个‘风调雨顺’的江南,您说咱们把这一切都办好了,这么回去了,你我二人该去哪儿?难道催让怀昌公赶紧致仕我们好接怀昌公的尚书?还是和朱顾二人打破头抢东鲜公左迁后留下的商部尚书?又或者劝刘一燝既然生病就干脆致仕回家养病,我们去刑部当尚书查案?”

孙承宗还真没有想到这么深远,但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家伙却想到了。

自己接任兵部左侍郎才没多久,对方一样接任兵部右侍郎也没多久,朝廷既不可能对自己二人立下大功,特别是在朝廷默许情况下担下这么大风险立下大功不赏,那肯定会引来很多质疑,但是又不可能对自己二人重赏,本身这就是打当今皇帝的脸,冯紫英更是两桩功劳并在一块儿,怎么赏?

这不是给朝廷除了一道大大的难题么?

功高不赏,不能赏,那就得有理由,纳犯妇为妾,似乎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了,甚至都还轻了点儿,还得要再犯点儿事儿才行,估计这家伙早就预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