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节 兹事体大,波及甚广(第2/2页)

“文昭,你把这些人想得太善良了,这些人岂会主动投案自首?都是些不见黄河心不死的狠角色,你不证据确凿,他们岂会认栽伏法?”冯紫英摇摇头,“看吧,这里边有些人会觉得时隔久远,未必能查到他们身上来了,有些人则琢磨这都是一对一的交易,咬死不认账,你奈我何?还有人会觉得自己背景深厚,未必会敢去动他们,或者触碰了他们,他们也能借助背后靠山来施压摆平,……”

说到这里,冯紫英笑了笑,“当然,人家想的也没错,有些事情的确不是我们能做主的,但是起码我们要在手里要把该掌握的东西拿够,真要到要动他们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一击致命!主动权必须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第二日一行人从松江前往吴淞口,在吴淞口登上水师舰船前往南京。

看着赵文昭熬了一个通夜有些萎靡的模样,冯紫英还以为效果不佳,也就催问,但是赵文昭却主动来到冯紫英面前,“大人,幸不辱命。”

“哦?”冯紫英惊讶不已,“招了?”

“当然不可能全招,我们也是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通过各种手段来击破他们的心防,再结合簿册上的记载来进行印证,最后再来突破,唐家老三顾虑最多,想法也最多,最好突破,可他掌握的情况不多,却能作为一个突破口来相互印证,我们也正是从他这里找到了线索和突破口,……”

冯紫英接过赵文昭奉上的名单,翻阅着,乙二,疑似前松江知府、现大理寺右少卿崔文清,乙三,疑似前松江知府、现广东提刑按察使梅广远,……,乙八,前华亭知县、现北直彰德府同知赵九渊,……

主要集中在乙字号上,基本上都是松江、华亭本地前任或者现任官员。

冯紫英粗略看了看,乙字号一共二十三人,最早远的涉及到元熙三十三年,这历史可真的有些久远了。

冯紫英估计这应该是誊录过几遍的了,否则不可能二十年前的簿册还能保留到现在。

乙字号一共涉及到的官员从知府到同知、通判、推官、知县、县丞、巡检,无所不包,数量也是有大有小,甚至一个巡检所收受的贿赂也高达两千两白银,比知县还高,估计应该是在某项事项上帮过大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