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节 指点江山,畅谈(第2/2页)

虽然大体上双方都还能维持着一种较为和睦的局面,但是北地近二十年来天灾不断,导致民乱纷起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少北地官员一直认为朝廷对于北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投入不足,影响了北地本来就不太好的农作生产情况,也是导致北地民乱频繁地方损失惨重的一大原因。

但从朝廷或者说江南籍官员的角度来看,朝廷每年投入到九边军务上的花销太过巨大,而江南的赋税高企,已经让江南难以承受。

而朝廷赋税收入就那么多,再要加大被这些方面的投入不现实,要么就只能削减九边军务投入,那又面临着兵变和边防削弱的风险。

这就成了一个悖论,不加大投入,北地条件难以改善,更难以抵御天灾,民变民乱不断,朝廷在军事上开支还要加大,如果削减其他开支又不可能,增加赋税江南又不答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户部的借债急剧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二千万。

这也让叶方和黄汝良等人夜不能寐。

冯紫英很理解叶方和黄汝良等人对债务高企的担心,换一个人也一样对欠一屁股债感到压力山大。

这种抱着古典式财政收支必须要平衡甚至必须要盈余的观点,也很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的看法,但冯紫英却不这么认为。

……

“说来说去,方相其实还是对国债和借债的问题感到担心,担心还不起这些债务,会导致国家信誉崩溃吧?”冯紫英笑吟吟地道。

方从哲也早就知道冯紫英对财政的看法自有一套理论,他也很想和对方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番。

见方从哲默默点头,冯紫英自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良机。

“……,其实方相可能也隐约清楚,随着海贸的不断增长,我们大周境内的白银正在呈现出一个急剧增长的趋势,或者换一个简单的说法,从松江、宁波、泉州、广州运出的每一船瓷器、丝绸、茶叶、铁料、布匹抵达吕宋之后,六成换成了白银,两成换成了金和铜料,两成换成了其他如名贵木材和香料这一类的杂货,……”

“如果是海船运到旧港或者满剌加,情况略有不同,可能会变成三成白银,四成香料,三成会是火器、名贵木材其他西夷货物等杂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