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节 势成,坐大(第2/2页)

王应熊与冯紫英关系密切,马士英现在也和冯紫英关系十分亲近,反倒是傅宗龙与陈奇瑜关系密切,还处于这个团体的外围,也引来与陈奇瑜交好的郑崇俭和孙传庭的批评,同样王应熊也在指责傅宗龙不识抬举。

冯紫英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赢得每个人的喜欢和支持,但是像陈奇瑜和傅宗龙这种因为抹不下面子而刻意和自己拉开距离的就未免有些不必要了。

当然他也知道要化解这其间的心结可能也要一些时间和机缘,他到也不在意,不过倒是一帮同学很是着急,一直在其中斡旋促成。

除了在书院中年龄相仿关系一直比较亲近密切的同学外,像比冯紫英他们这一批年龄要大一些的同学,其实现在也在有意无意地向冯紫英他们这个群体靠拢,如方震孺、宋统殷、叶廷桂等人。

宋统殷和叶廷桂都是北地士子,一个是山东即墨人,一个是河南归德人,方震孺则是南直寿县人。

在冯紫英入仕初期,虽然相当惊艳崛起,但是对于如宋统殷和叶廷桂等人来说,他们却无意去攀附冯紫英。

毕竟你再惊艳,也不过就是一个翰林院修撰,再后来你当永平同知也好,顺天府丞也好,对于同为进士出身的他们来说,这四五品官员,还是地方上的官员,他们内心是不怎么瞧得上的,哪怕知道冯紫英未来不可限量,但对他们当时来说意义不大。

不过当冯紫英开始步入都察院挂任佥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巡抚陕西时,就由不得他们这一帮年龄要把冯紫英大七八岁的同学不正视了。

都察院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兵部侍郎是正三品,哪怕是挂任,可能都是很多进士一辈子难以企及和无法攀越的,但冯紫英只用了十年时间就走上了。

再后来以都察院都御史身份平江南,定河北,剿抚辽东,正二品了,就真的只能让人仰望了。

当冯紫英正式入阁成为大周最顶级的那几个人之一时,没有哪位同学不以是他的同学为荣,没有哪位同学可以无视这一层关系。

再清高,也没让你做什么屈辱折节之事,就是联络一下同学感情,这很难么?

或许还有人抹不下这层颜面,但极少,而且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