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节 云集,蓄势(第2/2页)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谁不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任何机会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番大朝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当朝首辅乃至核心重臣们对他们施政方略的一个阐述和展望,同时也是对受招来的官员们的一个考察。

张凤翔以洛阳知府的身份来京中,而自己则是以汝州知州来京中,对二人来说都是一份机缘。

起码宋统殷就知道自己此番受招而来,就是现在的吏部尚书练国事和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交涉达成,不然这种好事未必能落到自己头上。

“那我们此番来京中参加大朝会,算不算是一番机缘呢?”宋统殷笑着反问,随后又道:“或许这也是朝廷要传递一些指向的风向标呢。”

进京之后宋统殷就拜会了练国事,他现在的身份还没有资格去拜会冯紫英,而且以冯紫英现在的忙碌程度,也没有时间见他。

即便是去见练国事,练国事也是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一见。

不过毕竟是同窗,练国事和他也谈了很多,宋统殷还是很敏锐地抓到了练国事话语中的某些东西。

宋统殷感觉到练国事还是对这帮同学很看重,或者这也代表着冯紫英的一种态度,所以练国事话语里传递出来的某些东西他也仔细咀嚼了一番。

练国事谈了对工商和农务的一些观点,宋统殷在汝州,对工商实业的发展感受不算深,但是农业这一块,汝州也算是农业大州,他自然也是有些发言权,新作物的推广,朝廷很看重。

另外练国事也谈到了汝州制瓷业的意思,这也让宋统殷十分惊讶。

汝州是前宋汝窑的发端地,这一点谁都知道,但是前宋之后汝窑就衰败无迹了,经历元明两代,就算是现在还有一些底子,但是和现在的江西景德镇这些地方比,都相差甚远了,可练国事仍然提出各地都要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工商,这几乎就是一个明示了。

这意味着新一届内阁会以工农业发展来作为官员考核的重要依据,而以往吏部和都察院最重视的士绅口碑,练国事居然连提都没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