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反宦官(第2/2页)

“曹孟德来见我。”

刘备把手上拿着的拜帖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坐了下来:“曹孟德说,袁绍想见我。”

“袁绍?袁本初?汝南袁氏家族的那个袁绍?”

“是的。”

刘备看着韩宁,点了点头:“他想见我,邀请我明日去他家里。”

“他……他怎么会邀请郎君呢?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阀阅之家,显赫至极啊。”

韩宁显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深闺女子,这段时间在雒阳,似乎也知道了不少事情。

“这我也想不通。”

刘备笑了笑:“不过既然老师能和杨公结成友谊,那么我和袁本初也并非不能和谐相处,袁本初虽然在雒阳隐居,但是他的名望很大,名声很好,明日,我便去拜会他。”

话是这样说,但是刘备却感觉这个事情有点意思。

学术角度是无法解释这件事情的。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对立远不到双方人士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对立程度甚至不如宋朝和明朝的党争,二百多年分不出一个胜负。

出身今文学派阀阅家族的袁绍并不会因为某个人是古文学派的拥趸而对他恶语相向。

他们对立,但没有完全对立。

所以看重自己的名望,并且试图和自己交好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了。

之前在雒阳城士人圈子里遨游的刘备就听人说起过袁绍虽然以为父母服丧为理由隐居雒阳,不过私下里还是在不断的结交四海豪杰,甚至还秘密结交党人,图谋不小。

有趣。

袁绍认为我也是四海豪杰之一?

刘备这样一想,心里顿时愉悦了起来。

但是话又说回来,袁绍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安稳分子,或者说整个汝南袁氏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光一个秘密结交党人,在眼下党锢时期就是能够问罪乃至于论死的事情,不过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比较牛逼,宦官集团无法把他们一网打尽就是了。

但这并不代表宦官不想弄死袁氏,正如袁氏也非常想要弄死宦官一样。

卢植曾对刘备说过,袁氏家族虽然一度因为和宦官妥协而受到诟病,但是眼看着宦官日渐强大、成熟,皇权在他们的操控下越发的得心应手,袁氏也感到忧虑。

所以卢植揣测,袁氏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动作,但是根据他们私底下的行动来判断,一定是所图不小的。

他们,或许想要成就当年窦武、陈蕃阴差阳错之下未能完成的伟业。

当年刘宏即位之初,宦官势大,以至于窦氏外戚和以陈蕃为首的部分士人试图联合起来废掉宦官,把宦官全部屠杀殆尽。

但是因为有人泄密以及一系列的阴差阳错,他们没有成功,反而导致外戚和士人的力量被代持皇权的宦官清洗,惨遭反杀,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刘备顿时感觉一切豁然开朗。

袁绍,或者说袁氏家族,这群家伙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刘备想了想自己所知道的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试图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讯息。

然后,他真的获得了一些有用的讯息,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很简单,这群家伙的政治立场就是反宦官,或者说,是想要达成士人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