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刘备做对了(第2/2页)

刘备所做的一切证明了很多事情。

真诚,公平,这是刘备在凉州把官员们折腾到这个地步却还是名望很高、名声很好的原因。

哪怕不认同他的一些做法和手段的人,对于他的公平和实实在在的付出也是点头认可的,对于这些,他们无话可说,也愿意相信刘备基于这些基础而作出的判断。

尽管他们的确被刘备折腾的很难受。

但是他们从没见过愿意为了凉州付出到这个地步的长官,也没见过如此讲规矩守规矩的长官,打从东汉建立开始,或者说从汉羌战争开始,他们就没见过这样的长官。

刘备和同时代的那些地方军政长官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圣人。

对于这个乐于付出、不喜奢华、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圣人”,官吏们敬畏不已。

所以荀彧对荀攸说,刘备的经验证明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苦寒之地,事在人为。

长官肯投入,大手笔的投入到地方,凉州这传说中的“苦寒之地”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凉州的农民只要有一个安稳的环境,他们也能努力生产出大量的粮食,他们也愿意当农民生产粮食,而不是像朝中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他们更愿意打打杀杀,是一群无药可救的刁民。

凉州也有经营货物的商人,凉州也有愿意种植粮食的农民,中原有的,凉州全都有。

那么又为什么要让凉州成为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都要鄙视的存在呢?

这是错的。

刘备没这样做,刘备做对了,于是凉州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这勃勃生机完全不比其他繁荣富庶的中原州郡要差。

荀攸感叹,他非常感叹,刻板印象已经破碎了,凉州已经不再是什么贫困、贫穷、野蛮的代名词。

凉州,就是凉州。

现在的凉州,不单单没有战乱,甚至于还能主动对外发起征伐作战,能够调动兵马和民夫支撑作战,并且凉州人非常愿意支持刘备发起的作战。

究其根源,荀攸发现,是刘备又做对了一件事情。

他乐于将自己获得的成果和众人分享,而不是一人独享,而且哪怕是最底层的农民,也能享受到这种成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