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如此千锤百炼的大好肉体啊!(第3/4页)

于是,他答应了。

现在是中平五年的下半年了。

不出意外的话,刘宏的生命只剩下半年多了,距离决战雒阳之巅的那一日,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虽然在军事上,刘备已经有了制霸大汉的资本,但是在政治地位和声望上,他距离天下一人还稍微有点距离。

利益和未来的绑定,固然能让他的集团稳定,但是在未来诸多重要的政治抉择之中,他的部下们能否始终和他保持一致的步调,刘备还稍微有些担忧。

他不是高达,没有一人制霸天下的能量,他需要帮手,至少目前需要。

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具备强大影响力和多项选择权的家族的帮助,对他而言非常重要。

比如目前重点押注他的荀氏。

他非常在意,他很希望能够得到荀氏的全面押注,以此作为他撬动关东局势的一个支点。

在关西地区,他已经拥有了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但是在关东地区,他还缺少这种影响力。

他需要一些有影响力的家族成为他的权力触角,为他增强影响力,以应对雒阳大变局之后关东地区可能发生的诸多变化。

他自己也清楚,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家族的嫡出女子,一般不会为人妾室,除非是皇帝,或者某些地位特殊的宗王。

这些家族也是需要颜面的,也是会顾及自身的社会处境和社会舆论,所以哪怕是贵为骠骑将军,那些出自大家族的部下们依然没有行动。

似乎是刘备自律的表现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充足的余裕可以继续等待刘备地位更高的时候。

这种态度很早就为刘备所察觉。

中平三年、四年的时候,刘备也觉得这样不错,因为他也有很多时间可以谋划,可以积累,大家心照不宣,我为你们考虑,你们为我效忠,挺好。

但是现在是中平五年的下半年了,时间已经没有那么多了,刘宏快死了,雒阳已经快成晋西北了,刘备都成为骠骑将军、两地军事主宰了,他们还没有行动。

我的地位还不够高?

还是说你们在等着我成为皇帝?

要我成为皇帝你们才会真正的效忠于我?

你们现在对我是真的忠诚吗?

刘备不是神,他只是一个优秀的人,他也会有担忧、恐惧的情绪。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庞大的压力之下,刘备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但是这种事情他不能、也不愿意自己亲口提出来。

不要有什么顾虑,主动提出请求,才是忠诚和服从。

我亲口提出来,算什么?

现在想想,他认为如果部下们足够忠诚的话,应该早就把联姻这件事情贯彻到底了。

他们就不该有顾虑,不该考虑那么多,中平三年、四年的时候就应该那样做了,而不是等着,等到中平五年下半年,等到刘备从左将军变成骠骑将军,还在等!

刘备心中长期积累的压力、欲望和不满,在龚氏向他提出请求的时候,骤然爆发了。

也就是在龚氏向他提出请求的那一刻,刘备意识到,打破僵局的机会来了。

他已经做得足够优秀了。

他已经表现得足够克制了。

作为一个实质上的君主,他表现的已经超越了整个时代的全部对手,他考虑了很多,也忍耐了很多。

距离最后的大决战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的部下们、与他走得很近的人们越是观望,越是等待,越是顾忌,在刘备看来,就代表他们还有所保留。

如果他们是忠诚的,就应该立刻、全方位的,和刘备走在一起。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他们越是有所保留,就越证明了这种不忠诚的属性是存在的。

眼下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在关键时刻,这或许会成为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的诱因。

这种诱因,在当下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刘备还没有彻底站在台前成为主力选手。

但是一旦刘备入主雒阳,成为雒阳的主导者、面对比现在复杂十倍不止的局势之后,甚至面对大量危险的军事因素的时候,这种危险的诱因就会无限度的放大,成为真正的危险。

天下至高权力的争霸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分神,刘备需要一群义无反顾为他冲锋陷阵的死忠。

主导雒阳之后的真正的顶级政治资源,也只能给予那些义无反顾为他冲锋陷阵的真正的死忠。

这是合理的交换。

所以,对龚氏姐妹的接纳,是一次正式的宣告,是一种温和的警告,也是一场无形的博弈。

利益,他给的够多了,基本上可以给的都给了,忍耐,他也忍耐的够多了,至今为止只有一妻一妾。

现在,该部下们主动付出了。

不能总是我一个人付出吧?

你们,尤其是你们的家族,从我这里得到的太多,而给我的,还远远不够。

这不公平!

交出你们的嫡女,成为我的妾室,然后,为我冲锋陷阵,最后,才能得到你们想要的!

这才叫公平!

刘备希望通过这场博弈,逼那些正在观望的家伙们一把。

他期待着不管是荀氏,还是其他的部下们,那些有资格和他联姻的家族们,都会放弃原有的顾虑,突破世俗的眼光,尽快与他达成联姻,全方位彻底的绑定在一起,成为他争夺天下权力的铁杆助力。

能突破这一点,才会成为他心里真正的属于他的【忠臣】,才能在未来的新秩序之中拥有一席之地,摇摆者,是没有那样的一席之地的。

现在,他渴望着和他的部下们联姻,结成全方位无死角的铁杆联盟——尤其是荀氏。

他认为他所摆出的这个姿态,已经足够明确了。

只是目前来看,他给予的这一招小刺激战术好像效果有限,部下们的反馈似乎并不是很强烈,出身较低的部下们不说,无论是阎温,还是荀攸,似乎有点佛系,并不着急。

这两人不着急的话,着急的就该是刘备了。

趁着现在还有点时间,刘备想着赶快把事情给办了,该纳进家门的全都纳进家门,然后全方位出击,多点打击,争取一步到位,让她们全都中标。

这样的话那些家族也就心定了,为了未来的判头,一定会努力为刘备而战的。

不管到时候面对的敌人是杨氏,还是袁氏,亦或是何进家族。

对方有四世三公,有三世三公,有强大的底蕴。

而刘备呢?

底蕴可以有,但是需要时间积累,拼底蕴,他拼不赢。

所以他需要一些快速变现的渠道。

而他遍观四周,终于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最好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