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豫州之乱的终结(第2/2页)

于是他在汝南郡写下表奏,决定推荐还在凉州办事的荀彧出任汝南郡守,又推荐原属于大将军府的高顺出任汝南郡丞,分掌行政权和兵权。

对荀彧,他还没有达到荀攸那般的信任,在他看来,荀彧是个四平八稳的存在,能期待他办理好公务,但是想要让他真正成为心腹,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的。

所以在刘备心里,给荀彧的定位就是办事的干吏,还没打算让他进入决策圈子,而荀攸才是能进入决策圈子的存在。

在汝南郡,刘备给荀彧布置的任务是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在汝南郡建设集体农庄,按照凉州的方式改造汝南郡的政治生态,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增加汝南郡的粮食储备。

给高顺的任务就是在高顺在汝南郡征召兵员,按照凉州军的练兵方式训练新兵,争取在汝南郡练出三个营的新兵,以备不时之需。

荀彧自然不用多说,高顺的军事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决定破格提拔,给他这个机会。

高顺感到非常激动,向刘备谢恩,表示他绝不会辜负刘备的期待。

而后对于整个汝南郡的地方安排,刘备也给荀彧做了一番布置,基本上全部采用凉州州学的学员和成长起来的优秀吏员担任汝南郡的各基层职位。

对此,刘备是有野心的。

一百多年以来,伴随着二元君主制的逐渐成形,郡守、县令以下的重要职位都是遵照惯例,让本地人担任,以笼络本地豪强,方便地方治理。

但是刘备很不喜欢这套从上到下的二元君主的规则,所以决定做出改变。

正大光明来搞肯定不行,但是因为汝南郡的特殊情况,导致具有势力的地方豪族不是跟随袁术,就是被刘备认为跟随袁术,在战后的大清洗中被不由分说的清洗掉了。

汝南郡当今的政治生态已经不一样了,原先以袁氏为核心的地方政治关系网络被刘备借助造反的事实彻底撕碎,光明正大,而全新的政治网络尚未形成,也没有多少依旧强有力的地方家族。

抓住这个机会,刘备要彻底改造掉汝南郡,给未来的全面改造打个样,积累一些经验。

与此同时,豫州乱局平定之后,刘备做了一番综合考量之后,将最早投靠自己、关系最亲密的张邈推举为豫州刺史,使他成为豫州的长官,以感谢他的帮助。

如此安排也是一种对外界的政治宣言,告诉地方的军政长官们自己是懂怀柔讲规矩的,是不会乱来的,只要他们愿意听从雒阳朝廷的号令,好处肯定是不少的。

要是谁还跟随袁氏逆贼闹事,结果可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陈国、沛国两个封国的宗王和国相都已经殉难,表奏朝廷之后,朝廷选择两个宗王的后人继任宗王,然后在国相的任命问题上,刘备将此前帮助过自己的徐铉、陈祁推荐为陈国相和沛国相。

至此,豫州之乱算是初步解决掉了。

袁术已经崩溃了,成为了刘备的阶下囚,等待他的将是被审判、车裂的命运,这是刘宏的遗愿之一,刘备要为他办到。

剩下来的反抗势力,就是袁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