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去日南郡(第2/2页)

这个事情吧,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家富家翁也羡慕朱元璋大权独揽,想杀谁就杀谁,谁能想到朱元璋还羡慕这些富家翁能够睡到日上三竿再起床呢?

每个人都有烦恼吧……

“我现在就希望别做皇帝做到死,那我就满足了。”

“嗯?那不简单,做到不想做了,就禅位。”

韩宁笑道:“什么时候不想做皇帝了,就把皇位禅让给深,不就行了?”

刘备闻言,便把视线投向了正在愉快打雪仗的长子刘深。

他今年已经十岁了,学习成绩有赖于母亲的严格督促而非常优秀,转学到司隶学府之后,多次考取幼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与其他几个硬实力对手互相角逐,竞争激烈。

要说优秀,绝对是优秀的,不管是儒学,还是农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等方面的知识,他学得都很优秀,马术和一些基础的武术也掌握得不错,精英教育之下,他绝非废柴。

刘深如此,刘泽也是如此,他的成绩也不比兄长差多少,也是幼年级第一梯队的选手,两兄弟时常互相竞争第一名,都是很优秀的孩子。

照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刘备觉得绝对能把刘深培养为二代接班人,刘泽也不会是个纨绔子弟,他们只要能得到合适的职位,一定能做出点事业。

但是身在皇家,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现在他们兄弟亲密无间,却不能保证未来他准备退位的时候他们兄弟依然亲密无间。

皇位上只有一个人,他们兄弟姐妹却有好几个,虽然刘备打一开始就确定刘深为皇位继承人,但是未来会发生什么,谁又知道呢?

不过这个问题刘备也不是很担心就是了。

如果按照他的规划路线去做,大汉把事业全面转向外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无论如何都会把视线转向外部,去开拓更多新的领土,避免第三帝国走向内卷老路。

如此,他还可以尝试着把优秀子弟分封到外部,去开拓领土,去分润人口和权力和机遇,去学习周王朝的分封制,走出一条全新的路线。

不管这条路线是多么的艰难,是多么的危险,他都必须要走下去。

当年周王室分封出去的一代二代子弟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开疆拓土搞建设的,刘备从古籍当中也能窥得一二。

在陌生危险的环境中带着一群人筚路蓝缕开创事业,从无到有建设国家,还有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那真是用命去开拓。

那些封国的二代三代国君且不说,第一代国君搞不好到死都无法住进像样的城池和房屋里,从生到死都睡在条件简陋的帐篷里。

所以开拓未知领地从来都是一件极端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不是被土著弄死,就是被野兽毒虫弄死,或者被疫病弄死,超高的死亡率或许也是阻止人们开拓步伐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自然从来不温柔,人类也从来不脆弱,把蛮荒之地变为万顷良田,需要的不单单是钱和汗水,或许还有血水。

但是这条路必须要走下去,不选择这条路的话,残酷的内卷不仅会让皇家成为修罗场,大汉帝国也迟早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修罗场。

人人内卷,痛苦不已。

所当天晚上回去之后,刘备就找来了刘惠,让刘惠专门组建一支精锐的探险队伍,要把对外开拓的路线走到底,且从建安五年年末就要开始行动,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去日南郡?”

刘惠对刘备突然提出要组建一支海上探险队伍,还要求他们第一步前往日南郡建设基地的事情感到非常的费解。

当前,刘惠统领的东园在工作重心上,是倾向于西北和东北的,西南和东南也在布置当中,但是对海外,那是真的还没有列上日程。

但是刘备却要求刘惠立刻派人组织海上探险队,还要在日南郡建设据点。

“对,日南郡,这是大汉最南边的一个郡,是武帝开疆拓土时期创设的郡,我之前看宫廷文档记载,日南郡虽然地处蛮荒之地,与海外之人的商贸来往却颇为繁盛。

当年孝桓皇帝在位之时,大秦国来使便是从日南郡登陆,随后进入汉境,前往雒阳拜见孝桓皇帝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掌控日南郡的一切,然后掌握诸多海外之国的情况与海上贸易之路。”

刘惠“哦”了一声,缓缓点头。

“还有这层关系在里面,这倒也难怪了,那陛下,应当组织多少人前往呢?”

“至少五百人吧,你也可以在军队里挑选一些能征善战的军官士兵加入队伍当中,那些地方多蛮人,不服教化,若要在当地常驻,非要有强悍武力不可。”

“唯。”

刘惠点头:“那在当地立足之后,是要与海外诸国进行联系吗?若如此的话,是不是让大鸿胪派人随行更好一些呢?”

“暂时不必,主要是探查情报,搞清楚他们的所在与路线。”

刘备缓缓道:“你只需要派人调查清楚情报就可以,其他的,还不必着急。”

“唯!”

刘惠领命,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