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他全都要(第2/2页)

度田行动的目的是要整顿税收,并且获取一部分大地主大土豪释放出来的土地,然后,他会以家庭为单位,对各个农业生产家庭单位进行重新的授田和绘图制册。

他会按照一定的规则给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户重新授田,以帮助他们立足当地,成家立业。

而在授田的规则上,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的人口数量,也是有区分的。

人口稠密区,度田完成之后的分配额度会比人口稀少区的要少,也就是说越是核心农业区,人均可以分配到的土地额度就会比未开发区或者未充分开发区的要少。

核心农业区,一个青壮男子或许只能分配到一百亩的土地,而那些蛮荒未开发的地区,一个青壮男子甚至可以分配到一千亩的土地。

而目前他决定会出大力气开发的未开化地区,就是江南,大江以南的地区,益州和荆州的江南部分,还有扬州和交州的全部,那都是他会下大力气开发的地区。

他会派兵荡平蛮夷野人,也会下大力气毁林开荒,更会在这些地方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以换取当地的尽快开发,加快进程。

而在这个阶段加入进去,和朝廷一起努力开荒的人,不仅可以得到远远超过核心农业区的土地,还能得到诸多政策扶持。

比如核心农业区的农业税收是全额缴纳的,除非天灾人祸,不会有什么豁免,但是开发区和未充分开发区的农业税收则会有不同程度的豁免。

就算未来土地成为膏腴良田了,可以收获很多粮食了,但是整体开发程度不高的话,依然会保持较低的税收额度。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收成,在中原核心区的税收会比在边远地区要高。

因此刘备向曹操提出建议。

如果觉得这一次的损失很大,那么为什么不选择一部分曹氏族人安排到不同的边远州郡之地呢?

选择一部分族人分家,让他们安顿在那些边远州郡之地,一边充实当地人口,一边也确实能获得大量的土地。

在中原之地一家几口人加在一起都未必能分到一千亩土地,而在那些边缘蛮荒之地,虽然蛮荒,但是一个人就能分到一千亩土地甚至更多,一个家族过去,岂不是成千上万亩的土地?

在中原损失的,就能在某种意义上在江南之地得到补偿,虽然有前期投入,但是后面发展起来之后,税收也会比中原核心区要低。

因此,刘备认为度田并非是完全的巧取豪夺,而是一次大规模的财产转移,朝廷也会出把力气,在江南之地对失去太多的人们进行一定意义上的补偿。

“像你们曹氏土地众多,我知道肯定损失巨大,这也让我心里不好受,但是国策就是国策,为了大汉长治久安,度田和分配土地必须要进行,可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曹氏失去太多。

所以我建议你们回去之后好好商量一下,分出一些族人南下江南定居,危险肯定是有的,这一点我不会说假话,但是只要能立足当地,一支族人再获得一万亩的土地也不是难事。

如此一个曹氏就能开支散叶为多个曹氏,以后无论风风雨雨,哪怕大汉真就覆亡了,你曹氏大多数的分支也覆灭了,总有那么几支能延续下去吧?总不至于所有分支全部覆灭吧?”

拉着曹操的手,刘备与他一边漫步,一边pua。

曹操低着头,还真就认真的思考起了刘备话里的意思。

看起来,刘备也知道对于一些家产确实非常多的家族,只是一点政治资源的话,恐怕还真不能那么简单的平复怨气,而且大家也不能撕破脸,这怨气积蓄在心中,早晚要出事。

这也是曹操很担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刘备除了政治手段之外,还真就想出了一些补偿的办法。

用江南置换江北的利益。

反正江南之地迟早要开发,而且江南人烟稀少,可供开垦的土地实在是太多,现在的江南不是没有土地的问题,而是没有人去开荒的问题。

整个大汉就几千万人,大部分还在江北,江南就那么几百万人,很多地方根本就没人开发。

那根本都轮不到谈及土地兼并的问题,连开发进程都没有展开,谈土地兼并实在是有点太早了。

只要有人愿意去,愿意去开发,愿意冒着危险,多给一些土地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少受一点农业税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江北度田势在必行,且有非常大的必要性,而江南度田,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手段,朝廷甚至嫌江南的人太少,占不了那么多土地,对江南怎么会正儿八经搞什么度田呢?

所以刘备的办法,就是把度田和移民实边联系在一起,搞出一个新概念,一个用江南置换江北的概念,只要你们愿意去,那我就给你们土地,占据的土地多少,全看你们能去多少人。

你们在江北嫌赋税太高,那就把江北的土地卖给朝廷,朝廷照单全收,失去的土地,去江南啊,江南土地白送,不要你钱,只怕你不去。

去的人只要够多,那就能搞到足够多的土地。

要是不愿意去,那就别怪我不给土地,我愿意给,是你们不敢去,那就怪你们自己没本事。

这世道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怂货、胆小鬼不配得到那么多的土地,饿死活该。

刘备双手一摊,如是说道。

而曹操也领悟了刘备的意思。

他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