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第三帝国的未来(三)(第2/12页)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刘备在送给诸葛亮一个大功劳,这个功劳只要他抓住了,未来的飞黄腾达将不在话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但是诸葛亮始终淡然处之。

时而外出出差办公,时而回到雒阳述职,他给整个建设周期确定在五年,做了详细的物资支出计划,每一年每一月的支出计划都做得非常详细,人员如何调配,地方如何配合,等等等等,得到了刘备的高度称赞。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刘备着力培养诸葛亮,是为了把一个有着更强处理政务能力的行政高手留给他的儿子刘深使用,让诸葛亮可以继续为下一任皇帝服务,如此这般的安排,也是多少人想都想不来的待遇。

事实上也没错,刘备也的确是如此安排的,他和诸葛亮之间有二十岁的年龄差距,几乎就是两代人,不把诸葛亮留给儿子用,实在是浪费。

他承认他的长子刘深具有很优秀的才能,数年前开始,他就有意识的把刘深带在身边,让他学习处理政务,学习处理军务,学习了解官场上的人际关系,给他讲了很多只有皇帝之间才能传授的知识。

不过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诸葛亮作为刘备事实上认可的传承之人,让他成为刘深的重要辅佐力量是刘备所设想的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为了帝国的传承稳定,以及不要过早地陷入内卷困境,刘备所能做到的,就是完成封国计划。

贞观十五年的七月份,刘备把从军校毕业之后一直都在西北军区服役的次子刘泽喊回了雒阳,向他告知了自己的封国计划。

说起来,这个计划其实刘泽也不是第一次听说。

很早之前他就知道刘备未来想要把他送出大汉、独立建国的事情,所以才安排他从司隶学府进入大汉皇家军校学习,之后又到了西北军区服役,参加了多次针对贵霜帝国残余势力和帕提亚帝国反抗势力的战争。

对于这件事情,刘泽并不排斥,不过事到临头,他还是有些踌躇。

“父亲,我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封国的国君吗?我真的有这个能力吗?”

“如果我认为你没有这个能力,我会为你设计这个计划吗?还是说你想要留在大汉,等我死了之后,在你兄长的安排下成为一个闲散王爵?如果你想要这样,我也能答应你。”

刘备笑着看向了刘泽:“但是我想,你那么努力的学习知识,所为的,应该不是成为一个闲散王爵吧?”

“的确,如果做一个闲散王爵,我会闷死的。”

刘泽笑了笑,摇头道:“还是出去的好,虽然艰苦一些,但至少能把所学全部都用上,或许还挺惊险刺激,那我应该会很高兴……只不过……”

“只不过你终究不是嫡长子,如果是嫡长子,就能留在雒阳,接手我留下的偌大帝国,对不对?”

刘备端着茶碗喝了一口茶,看着刘泽,把他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刘泽愣了一下,低着头没说话。

刘备叹了口气。

“我知道,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正常的,我能理解,但是我也对你说过,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前人经历很多血雨腥风之后所摸索出来的最行之有效的、代价最小的继承制度,这是现实。

我知道你有一些想法,可是这些想法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满足你,你或许会觉得不够公平,但是天下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如果觉得不公平,那么那些出身贫苦的孩子更会羡慕你成为了我的儿子。

都是做人,凭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是皇子,而有些人生下来就要在黄泥巴地里摸爬滚打呢?这也是一种不公,但是又有谁能说这种不公是可以改变的呢?所以,泽,你已经站在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

刘泽听后,默然无语。

“这是我能为你,还有你的兄弟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泽,生在皇家,是你的幸运,但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你的不幸,因为你和我一样,还有你的兄长也是一样,我们都没有选择权。”

“父亲……”

“你从小到大,我都对你很是关心,作为父亲,我想,我不算很失败。”

刘备站起身子,走到刘泽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长大了,二十五岁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你要为整个大汉做出一点事情的时候了,分封建国,危机重重,但是我刘备的儿子不打头阵,谁敢跟上呢?”

刘泽再也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接受了现实。

要说汉帝国还是根基健硕、国力雄厚,刘备对分封计划也非常上心,拿出来的东西是刘泽一开始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丰厚。

兵力,官吏,银钱、粮秣,乃至于建设国家所需要的一系列手工技术人才,刘备都给刘泽准备好了。

靠着比大汉国内更高的工资收入,以及更多的发展前途,在一番宣传之后,成功募集到了足以开创一个中小型封国的人手。

不仅如此,因为刘泽在西北军区服役过,有过军旅经验,所以刘备大手一挥,把刘泽在军队里的那些部下、伙伴也全都批给刘泽做了部下,让他们和刘泽一起去开创一番事业。

封国所在地就是原先康居的故地,根据刘备和刘泽的商议结果,他们在康居故地站稳脚跟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康居西北的方向发展,那边还有数量比较大的游牧族群,可以供他们开拓进取。

汉帝国会给他们至少十年的财政支撑,十年之内,他们需要建立起一套足以供养国家和军队的财政体系,如果办不到,那刘备应该会非常失望。

且刘备还宣布,将把汉帝国的官僚系统与新建设的卫星国的官僚系统打通,汉帝国的科举考试结果是受到卫星国官方认可的,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进士可以选择卫星国作为为官之地。

至于这个新国家的国名,刘备也想好了。

西秦。

贞观十五年七月底,刘泽在雒阳正式受封西秦国王,领受王爵,正式成为第三帝国第一个领受封国和实际封地的国王,将带着半独立性质的团队,建设起一个拱卫汉帝国的卫星国。

作为分封计划的起始点,刘泽的行动受到全天下的关注,人们并不清楚他的前路是胜利还是死亡。

但是从中经手了一些事情的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

刘泽一定会成功,必然会成功,就算不成功,刘备也会出动汉帝国的力量,强行让他成功。

刘备之前就说了,随着汉帝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国家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此前十数年一些保守派官员的忧虑已经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