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苍灵论剑(九)(第2/3页)

而那二楼,万霞楼和八方楼,都是当今如日中天的门派。两派各有一本绝世秘籍代代相传,分别是万霞神功和八方至尊心法。他们的掌门,也都是仅次于叶承那个级别的高手,放眼武林,就算功夫不在前十位之列,也出不了前二十。因此这两派的门人弟子众多,楼中高手的成色也是不差。

再说三派,少林派、仁武派、逍遥派,各尊“佛、儒、道”之理,除了武艺,还传授思想。这三个门派遵从的精神,都有点儿“渡人”的意思,所以门徒众多,收徒基本也不管资质高低。反正三派皆是底蕴深厚,武功繁多,资质低的徒弟就练些粗浅功夫,资质高的就练比较高深的,武功绝学有得是。就拿少林七十二绝技来说,一个人一辈子能练好一门就不错了,自古以来七十二门样样精通的也只有达摩祖师,谁也不会去跟这种神仙比。

最后的四门,就算是一线门派中的末流了。不过无极门的无极大法,金刚门的龙象般若功,正义门的宕天刀法,和唐门的毒门绝技,皆是独树一帜,各有所长,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就是万霞楼或者八方楼的武功,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比如龙象般若功,引用金庸大侠在神雕中的设定——“乃密宗至高无上护法神功,共分十三层,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成。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第三层又比第二层加深一倍,需时七八年。如此成倍递增,越是往后,越难进展。待到第五层以后,欲再练深一层,往往便须三十年以上苦功。”

这门功夫,从理论上讲,就算是个资质不咋地的人,只要循序渐进,必臻第十三层境界,当然,那人得有个三百多岁的寿命之类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从古至今,也只有金轮法王那种不世之奇才,潜修苦学,进境奇速,才在有生之年练到了第十层。据那【龙象般若经】言道,此时每一掌击出,均具十龙十象的大力。

所以说,武功这玩意儿的强与弱,是说不清楚的,有些武功只要切掉自己身上某个器官,就能快速练到某种境界,而有些武功纵然练一辈子,天资不够,还是不怎么厉害。

以上,一线门派的境况就大致如此了。

而丐帮……在这个世界只能算是二流门派中的老大。孟九这一把年纪,虽然辈分很高,但功夫嘛……估计和叶亥差不多,让他跟叶承或二位楼主比就甭提了,哪怕是对上三派四门的掌门,孟九也不敢说有什么胜算。而丐帮中的长老和骨干弟子,实力也和一线门派的高手有所差距。

或许有人会问,这天下第一大帮,不是也有降龙十八掌这样的绝学吗?没错,降龙十八掌,孟九也学过,可这玩意儿并不是谁都能练到萧峰那种境界的。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要是萧峰从小练的是般若掌,而且能活到六十岁,那他估计可以把历代丐帮帮主全部都一掌拍成灰烬。

再来说说另外的那些二线帮派,如点仓、峨眉、华山、崆峒等等……这几年也没冒出过什么特别惹眼的人才,有点儿“在传承中没落,在没落中传承”的味道。

剩下的,便是些三线的和不入流帮派,巨鲸帮、青海剑门、或者XX镖局之类的组织。你可以说这帮家伙是江湖中人,也可以说他们是贩私盐的、庄稼把式和保安公司……论武功,他们的掌门可能都只能算一般,但这苍灵论剑,举世瞩目,这帮家伙自然也要跑来搀和一脚,好似只要参与了这档子事儿,自己的门派也算上了个档次。将来还可以跟人吹嘘:想当年,那叶承和谢三在苍灵镇决斗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如何如何……

至于那些无门无派的散兵游勇,这部分人其实也不算多,至今为止走小路成功进镇的高手不过十七八人而已,走大路进来的那些,都是和各大门派交好,声名赫赫的大侠高手,人数也不过三十几人。

至八月十三这天,客栈已被十派的掌门和弟子给住满。只有少数的几个独行客,来得比较早,且江湖地位、武功造诣也颇高,才能在客栈中占上些房间。

而二三线门派的人和其他三三两两来到的武林人士,都住在客栈四周的废弃民宅中。现在这附近的民居,只要门前插上了一支竹子的,就表明已被人占了,没插的,君请自便。反正这镇子属于三不管,大家稍微约定一下的事儿,便成了规矩。

综上所述,目前的苍灵镇,基本就是这么个状况了。

不过两名决斗的主角,叶承和谢三,都还未出现在镇上。

……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山中小镇的秋日清晨,确是给人很舒朗的感觉。

每天早上,各派掌门(包括住在客栈外的)都会带上一两个心腹门人,到客栈一楼找张桌子坐下,饮茶吃饭。他们彼此间定然会有意无意地聊上几句,表面是客气,实则是互相试探。

而今天聊的最多的话题,自然就是万霞楼弟子王傲的死……

“公孙楼主,天还没亮的时候,您和弟子们劳师动众的,吵吵什么呢?”问这话的是个身宽体胖的油面和尚,他大清早的就抱着个酒坛子,也不坐在桌边,而是倚靠着通往客栈二楼的阶梯侧面,直接席地而坐。他脸色朱红,神情微醺,袈裟敞开着,一串佛珠挂在胸前,珠子颗颗有拳头那么大。

这和尚叫鲁山,虽是佛门弟子,但鲁山显然不是少林的人。这个酒肉和尚也不知是哪个野庙里出的家,更不知从哪里学得一套颇为高深的拳法——醉罗汉,就这么在江湖上闯出了一番名堂。十几年来,他行走江湖,做了不少义举,也算得上是一名大侠。

“哼……鲁和尚,莫不是你喝醉给听错了吧?”公孙乾冷哼一声,端着架子,不承认,也不否认。

那醉僧鲁山揣着明白当糊涂的本事,是江湖上人人皆知的。一般人不好开口的话,鲁山想说就说,反正只要他摆出那副醉样,便不怕得罪人。对方要是真怒了,和尚就说自己是喝醉了使胡话,陪个不是,双方都好下台。

“哦?难道是和尚我在做梦?不对啊……我这梦里,怎么好似闻到了血腥味儿啊?”鲁山装模作样地再度问道。

“说不定是你和尚的鼻子也被酒给熏坏了吧?”史嫣然正坐在公孙乾身边,她闻言便转过头,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公孙楼主,我可是也听见动静了。”一个四五十岁的高瘦男子这时插嘴笑道:“难道你是半夜三更带着徒弟们上山打野味去了吗?呵呵……那打来的东西,味道还挺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