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苦难(第2/2页)

花费了不短的时间,袁振找到了此次护送的最高负责长官,句容县尉。县尉姓陈,原本只是句容县的一名身份卑微的小吏,以往的袁振哪怕算不得什么豪门贵族,也是可以以一种轻蔑的姿态蔑视之的。如今,这样的人,却成了可以主宰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人物”。

在政权交接之际,往往代表着旧秩序的打破,新秩序的建立,这个过程,也是一些投机者冒头的良机。县尉陈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去岁王师南定金陵,接收两江州县,他先是带头开门,迎汉军进驻,而后积极配合维护治安,搜刮酒肉钱粮供馈驻军。

后来,朝廷南派的知县到任,又果断投效,靠着前前后后不遗余力的忠诚行为,终于摆脱了地位低下的“吏职”,成为朝廷正授的县尉。

在迁豪的政令下达后,也是积极配合上官,因为是当地人,对于境内情况十分了解,提供了不少有效情报。其后,又主动请命,接下这护送的苦差事。

这样的人,道德上基本可以不用对他抱有太大期待,但是不得不说,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这样的干吏。而这县尉陈,也有其不凡之处,那便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

在得知负责护送的长官是县尉陈后,袁振是主动交好,付以重礼,希望能够得到庇护。

县尉陈是照单全收,同时也表现出一副“一视同仁”的态度,几番表示,此番差事,只求顺利抵达庆州,希望这些“贤达”们不要给他惹麻烦,不要让他为难,那么一切就相安无事。

因此,当出现逃户的时候,他也直接暴露出自己残暴的一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是需要陪着些小心的,至少,不能得罪他。

当袁振主动找上时,县尉陈首先露出的是不悦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