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2/2页)

不似临幸岳麓书院之时的走马观花,今日老皇帝专门给廖明永留出了半天的时间,专为听取湘学理论。

当然了,用几十年完善、成熟的一套思想理论,不是区区半天便能讲尽的,廖明永也聪明地拣重点讲,围绕着“经世致用”这一核心重点阐述。

不得不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那些文人尤其民间所谓才士大家,老皇帝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他更相信自己手中的权力以及自我的远见。

但是今日,出奇地,他耐下性子,认真地倾听一个“乡下地方”、“三流学派”的领袖,阐述其治学理念乃至政治主张。

结果,在廖明永生生把老皇帝说得大发感慨。乃至于,老皇帝生出了些许恍惚,他是真没有想到,在这偏僻的湖南道,竟然能够诞生如此贴近于自己治国理念的学派,实在是新奇,也实在是佩服。

即便这湘学有逢迎的嫌疑,但对于至高无上的帝王而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臣子吗,年纪越大,越认识到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而不能服务于统治者,于国家社稷稳定无益的思想主张,哪怕再进步、拥趸再多,那也只有束之高阁。

有那么一瞬间,老皇帝甚至觉得湘学是不是被某些人、某些学派刻意打压了,为何没人向他举荐?最终发现,还是老皇帝自己的原因,在某些方面,他确实闭目塞听的。

而对于面圣的结果,廖明永是很兴奋的,因此老皇帝当场允诺,让他从长沙挑选几名湘学骨干,到三馆、翰林院、东宫去任职。同时让他到两京去开设书院,教授湘学。

这背后意味着的东西,让早已锻炼得心如止水的廖明永心中都不禁波澜起伏,显然,皇帝陛下认可了湘学,甚至于支持推动其传播。这代表着,从今以后,湘学这个地方学派,将正式走向大汉全国,通往最高统治阶层的大门向他们打开了,湘士党团地位的提升,或许就由此而展开。

由此可见,此时廖明永这老夫子的心情是如何的澎湃,情难自抑制。

只不过,廖明永所不知道的是,若是在御前讲得不好,他的脑袋甚至整个湘江学派或许都难保。此前,老皇帝甚至已经让皇城、武德二司都罗织好了处置长沙这些学阀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