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吴世珏,赶快带上真理回云南!(第2/3页)

皇上、太皇太后和满朝文武都信了,而且已经在准备对平西王下手了!所以……愚兄有一句话想请你转告平西王!”

吴世珏问:“什么话?”

王忠孝道:“如果皇上觉得鳌拜一定在平西王治下的云南,那么平西王府里最好真有一个鳌拜!”

……

“三弟,这是九门提督衙门给你开的路引,拿着它,沿途的关卡没有谁敢为难你……”

“哥,一路保重……见到爷爷和爹爹,替我多磕几个头,再和他们说,小菟会天天请菩萨保佑他们早日举兵北上,恢复咱们汉人的天下!”

“妹子……你放心,爷爷很快就会打来北京的!”

第二天一大早,海淀镇西南,一处位于十字路口处的长亭之外,又是至爱亲朋依依惜别的场面。这次要远行的是吴三桂的养孙子,王忠孝的结拜兄弟兼妻舅吴世珏。而来送行的,除了王忠孝之外,就是吴小菟了。

而这两兄妹的一番对话,让王忠孝稍微有点心虚,赶紧前后左右,四下张望。发现附近都被吴世珏带来的亲兵给封锁了,其中离自己最近的是三个三十多岁的壮汉。王忠孝早就认识他们,他们一个叫余海涛,一个叫王雷勇,一个何天然,都是吴国贵派给儿子吴世珏的亲随。

当日在昆明郊外玩骑马持枪比武的时候,他们仨就跟在吴世珏身边……虽然他们在那次比试中的表现不怎么样,害得吴世珏把妹子都输出去了。

但是这三位的武艺军略其实都是一流的,而且全都苗正根红,原先都是南明晋王李定国的部下,属于祖籍陕西的“献贼”三代,跟着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投降吴三桂的——当年李嗣兴穷途末路的时候,手下还有很不服气的残兵败将一千二百,吴三桂怕他们跟去北京后得罪八旗天兵,就留他们在云南了。

其中的精锐就分给了吴应麒、吴国贵、夏国相、胡国柱这些骨干……由这些骨干带着一起精进造反技术,一起忠(终)大清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北京这里看见了一大群“八旗好孩子”,这三位和他们的主子吴世珏,现在都好憋着一股子“反劲儿”似的。

另外,现在那个李嗣兴已经领着善扑营右翼的千余人去五台山下驻扎了……也不知道这三位李晋王的旧部将来有没有机会和“小晋王”重逢,一起干一些大事儿?

想到这里,王忠孝就冲着吴世珏一拱手道:“三弟,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今日咱俩就此别过!希望将来重逢之日,便是华夏再造之时!”

“哈哈哈,说得好!”吴世珏大笑道,“再造华夏,实乃是我辈之功业,身逢其世,壮哉!幸也!我等将来必定青史留名,立阁图形!”

王忠孝看到吴世珏信心十足,便点点头道:“好!将来你在云南跟随平西王一起举兵起义,而我和我爹还要暂居清营积攒力量、打探消息……我们两边还是应该暗中保持联络,互相通气,这样在关键时刻,我父子就能反戈一击,为王内应了。”

“那可太好了!”吴世珏闻言大喜,“令尊将来是要当两广制军的,而我家在两广地盘上还有不少故旧,到时候让他们和你们来个联手,我家再出兵湖广,那湖广、两广、云贵可就连成一片了!”

“好好,”王忠孝一边说好,一边指着守在周围的余海涛、王雷勇、何天然三人道,“三弟,这三位都是你的心腹吧?不如让他们暂时跟着我……今后,我爹在广东,我在京师,你在云南,往来联络,互通消息的事儿,就让他们来办吧!”

“行啊!”吴世珏笑对那三人道,“余大海、王大雷、何大髯,你们三人各带三个亲兵,以后留在我二哥身边……见我二哥如见我!”

原来“海涛”、“雷勇”、“天然”都是这三位当了官以后才找人起得字号,他们原名就是“大海”、“大雷”、“大髯”。

王忠孝又看了看这三个从小就造反的“终臣”,都是身材魁梧,面貌狰狞的好汉……虽然已经剃发易服,当了大清朝的武官,但却依旧是一脸的不服气。

一看就是入天地会的好苗子啊!

“卑职请王侍卫大安!”

三个“终臣”走到王忠孝跟前,一起向他行了礼。

王忠孝点点头,然后拍拍胸脯,笑道:“三位大哥以后就暂时跟我混了,别的不敢保证,但是升官发财是一定的!你们现在都当什么官儿?”

“回禀王侍卫,”三人中带头的应该是名叫何大髯的大胡子,他拱拱手道,“我等三人都是把总。”

“行!”王忠孝笑着说,“回头给你们一人安排一个卫千总,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都是双份钱粮!”

“谢王侍卫!”

余海涛、王雷勇、何天然三人一起向王忠孝行礼。

……

北京,又细又长的皮条营胡同。

新年将近的时候,皮条营胡同一带那是特别热闹,内城那群学好了的八旗子弟本来就闲,现在更加松快,当然要来八大胡同这一块儿“行善积德”。而转年又是个大比之年——科举大比!虽然大清的进士入取额度比之前朝减少了一多半(得给八旗子弟腾位子),但是各地举子应考的热情还是很高的,年关都还没过呢,就已经风尘仆仆赶来了北京。内城他们是进不去的,只能挤在外城,八大胡同周围自然少不了他们,有些个家里比较阔绰的举子也会在皮条营胡同周围转悠……

原本有点清冷的皮条营胡同,就一下热闹起来了!

狭窄的胡同里面,人来人往的,其中不少都是书生打扮。

今儿临近正午的时候,胡同里面来了一群南方书生,为首的倒是一个白面书生,正是陈永华,和陈永华一块的,则是几个看着有点清瘦,颧骨有那么一点凸起,一副南人相貌,看着就是福建人、广东人的书生。

这群书生走得很快,一边走还一边左看右看,显得非常警惕。没一会儿,他们一伙人就到了那所属于杨起隆的破烂院子外头。

这座破烂院子外面正懒洋洋蹲着几个长得颇为粗壮的混混,看见陈永华一行人来了,其中一人推门进了院子,剩下的也都认识陈永华,全都站起身微微向陈永华躬身行礼,同时还四下张望。

没一会儿,宅子的大门就吱呀呀地被人拉开了,然后就看见一身黑色皮袍,头戴暖帽的杨起隆已经在两个手下的簇拥下出现在门内了。

陈永华冲他拱拱手:“三哥,小弟今儿来给您拜年了!”

杨起隆也笑着还了一礼,然后就向院子里面一指:“复甫兄,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