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朱三太子,你欠天下人一场起义!(第2/3页)

现在大明复辟有望了,他有机会当一个傀儡皇帝了,怎么能不干呢?

他要不干,常明月、张二十一他们这伙人怎么收回投资?

“好!”王士元终于下了决心,一咬牙道,“我干……我朱慈炯的确欠了天下人一场起义,我还他们就是了。”他顿了一下,“不过我的家人什么都不知道,你们能给他们安排一条活路吗?”

陈永华一笑:“这好办,明天我们一块儿去余姚县衙找潘知县,让他照顾一下你的家眷就是了。”

王士元有点傻眼:“让大清的知县照顾我的家眷?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陈永华笑道,“你现在也是大清的官儿,正八品候选县丞,粘杆处行走……对了,我们还给你安排了个好亲戚,说你是总统练兵大臣王辅臣的亲戚。你是他的堂侄子,因为兵荒马乱而失散,现在终于找着了,所以才给你安排了个粘杆处的差事。总统练兵大臣位高权重,而且他的公子王侍卫还是粘杆长、御前头等侍卫,还是大学士明珠和两江总督多隆的门生。有了这门好亲戚,余姚的潘知县巴结你都来不及!”

……

江宁满城,两江总督衙门。

两江总督的督标亲兵们,在衙门口排列成了整齐的四列横队,举着总督大臣的节旗。所有的亲兵都是一身绿营大兵的装束,其中大部分人都扛着长枪,持着刀牌,还有约三成的兵丁则背着鸟枪,肃静地站立。一个按着腰刀的青年武官,则在队伍前面走来走去。

总督衙大门敞开。督署的幕僚,还有在两江总督衙门候缺的“官白劳”都在门外人头涌涌地等候着。两江总督多隆、江宁将军额楚、江苏巡抚玛祜、江南提督梁化凤,还有几天之前才带着一千福建兵赶来的原任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则在这群幕僚和“官白劳”的簇拥下站在悬挂着“两江总督部院”牌匾的大门下面。大门外面两根高高竖起的旗杆上,多隆的帅旗和两江总督的旗号,猎猎飘扬。

多隆看着比他当日在北京当随印领班侍卫的时候又胖了一圈,站在那里就跟个肉山似的,一张大脸胖得都出了双下巴,这会儿笑得都合不拢嘴了,还一边笑着一边跟江苏的玛祜巡抚,江南的梁老提督,江宁的额将军,还有刚从福建过来的施琅说着自己逐鳌拜的英雄事迹,还不忘夸上王忠孝两句。

“……我那徒儿可厉害了,你们可知他用什么兵器算计那鳌拜老贼吗?板砖!那鳌拜老贼小心得很,向来是穿着锁子甲出入宫门的,寻常的刀剑伤他不得。如果要近战擒拿他,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我那徒儿就想出了用砖头砸人的损招……把个鳌拜砸了个头破血流,惨叫着跑出了乾清门!”

听多隆说到兴头上,江宁将军额楚,江苏巡抚玛祜,还有那个曾经在崇明岛打败郑成功,如今已经上了年纪的,走路都得拄拐的梁化凤都应景似的笑了起来,不时还附和上几句。只有长了一张大大的大饼脸,留着两撇八字胡,皮肤被海上的太阳晒得漆黑的施琅,此时面无表情,只是昂首挺胸立在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在多隆在那儿吹牛的时候,钦差大臣的车队,已经逶迤进了江宁满城。

这次的队伍,那是异常的庞大。毕竟这趟差事的正差是康亲王杰书,那可是大清“八大”王爷之一,世袭罔替的富贵,他排场怎么能小?而且这一趟的主要差事还是护送靖南王世子耿精忠返回福建就藩。

这位世子爷的排场也挺大,他在北京当了多年的世子,养了一大群家臣、奴仆、和尚、老道——这家伙好像挺喜欢算命测字的,一路上都和一个姓黎的道人、一个名叫喻仁英的书生在那里不停地算……有时候三个人还会因为算命问题而发生非常认真地争吵,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王忠孝也带着一大群人,他的两位夫人“杨小菟”和杨小环,还有杨小环的母亲金玉环也都借口要到江南省亲,一起跟了来——实际上也的确是省亲,杨起隆的姨娘金玉环是定王朱慈炯的奶娘,这回是来认真朱三太子的。而“杨小菟”(吴小菟)则是来认“吴阿珂”的,阿珂啊!如果真的嫁给那个王永康了,怎么都得救一救吧?

除了“杨小菟”、杨小环、金玉环还有伺候他们的丫鬟,王忠孝的队伍当中还有何天然、余海涛、王雷勇这三个亲兵头子和他们带着的几十个亲兵(一部分是吴世珏给的,一部分是杨起隆的人,一部分是王辅臣给的)这一大群人,还有乐太医、袁林静和他们的随从——其中袁林静还要在苏州开设瑞信堂江南分号,所以领着一大群伙计和押运银子的保镖。

另外,景川、张景科、朱诩、姜子翔、王胜明这五个“官白劳”也都带着各自的家人、师爷、跟班、保镖等一大堆人和王忠孝一起南下……当然了,这些跟着这五个候补知县的人,大多是杨起隆的门人。前朝锦衣卫的传人,现在又都吃上公门饭了!

这么三大群人凑一块儿,这队伍的规模能小的了?

不过这一行人走得还挺快,正月十五吃完元宵才出门的,现在还不到五月,队伍就已经到了江宁,真是“够快”的!

王忠孝琢磨着,就这么个速度,等完事返回北京,一年时间可就差不多了!

这也难怪那群倒霉的“官白劳”在中进士后平均候选时长可以长达八年……不过就这种办事效率,什么时候才能把大清给“终”没了呢?

正想着“终”大清的事儿,这支庞大的队伍就到了两江总督部院之外,通传的声音刚刚想起,指挥总督标兵的武官就大声下令:“升炮,掌号!”

然后就听见“呜咽”的军号和“蓬蓬蓬蓬”的七声抬炮接连响起。督署外头等候的官员们,包括两江总督多隆在内,全都哗啦啦的打着马蹄袖子:“臣(奴才)等恭请圣安,参见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代表皇上的,迎接的礼数可大着呢!

康亲王杰书从马上跳下,动作非常利索,一看就知道是经常骑马的。耿精忠也不错,一样是从马背上跃下。然后就看见两人的戈什哈簇拥上去,像众星拱月一样,簇拥着他们就向两江总督衙门的大门走去,真有个威风劲儿。

王忠孝的马术比杰书和耿精忠好多了,不过他也不出这个风头,只是轻轻从马上下来,然后又去搀扶那位上了年纪大乐神医——这位乐神医名显升,祖上在永乐年间就来北京行医了,传到“显”字辈算是发达了,不仅有好几位当了御医,而且还开了个同仁药室,那可是同仁堂的前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