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四藩!你们知罪吗?(第2/3页)

特别是那个尚可喜……儿子、女儿加一块都上百了!加上孙子、外孙子一辈儿,一千都不止啊!

北京内城那么多黄带子、红带子对于人口增长贡献说不定还没他一个多!

虽然不是每一个四藩子弟都和尚可喜一样“高产”,但是看看老尚的“产量”,还是可以想象四藩人口增长的速度。

康熙又将目光投向了在场的臣子当中官位最低的陈廷敬,陈廷敬皱着眉头,低声道:“皇上……臣觉得这个藩,也不能一撤了之啊!

平、靖、定、平西四藩的藩下之人说是九十八个佐邻,大约两万户和十万口。但那都是多年之前的数目,如今涨了几倍都算少的。如果算上四藩之下的另户、开户、包衣、家奴、佃户,二三百万口都没一定!皇上打算让他们往哪里撤?

如果让这些藩下人口都留在原地,只是撤回藩主,那是失去约束的佐领和藩户早晚变成国家的大患!搞不好会把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省的人口土地都给侵占了。他们可都是有武装,有佐领,自成体系的!

如果让他们撤回辽东,只怕……早晚会占据整个辽地!

而且,如今四藩各据一方,虽然有割据之势,但却难以形成合力。如果让他们在辽地定居,那就有可能出现四藩合一之势!

到时候一起闹将起来……”

这个更狠!

依着他的意思,四藩的藩下人如果留在原地继续生娃,早晚会把所在的四个省都吞下——那可是二三百万“武士”人口!四藩之主在还可以管管他们,要是四个藩主都回北京养老了,谁管得了他们?他们不仅拥有武装,而且还拥有组织,还有大量的军事人才!

大清朝的地方官遇上他们只能躲得远远的!

如果迁回辽东老家,那麻烦就更大了!

二三百万人口呢!

东北那旮旯地广人稀的,正好给他们安排……一户授田百亩的,二三百万人口差不多可以分个四五十万户,那就是几千万亩授田。等这些田开出来,那这些藩下人不是又要大增长了?

到时候二三百万就会变成一千万甚至更多!

另外,这撤往辽地的二三百万人,大清朝廷要不要他们纳税服徭役?是不是要打散他们的组织?要不然解除他们的武装?

如果不要他们服役纳税,还让他们继续保持佐领、参领之类的组织,还允许他们拥有武装……这不就是当年后金、大清起于辽东的翻版吗?

等这些人再繁衍个二三十年,到时候说不定就是百万大军入关来……这大清朝还能保得住?

可要是什么待遇都不给,还要解除他们的武装,打散他们的组织,他们会不会马上造反?二三百万人在辽东造反,拉出二十万大军,北京的几万八旗兵一样扛不住!

陈廷敬的话到这里,已经停了下来,南书房内,一片死寂。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康熙皇帝才一声叹息道:“熊赐履和陈廷敬二位已经把话都说透了……叔王、金巴泰、索额图、对喀纳、李霨、魏裔介,你们都明白了吗?”

“皇上圣明,奴才(臣)等都明白了。”

听见这几位的表态,康熙点点头:“那你们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几个人都摇摇头。

四藩的原罪是人口增长太快——他们和普通汉民不搞隔离,而且又被安置在地广人稀,气候湿润的地方,非常有利于繁衍。而八旗子弟挤在北京城内,和汉民隔离,族群中的青春少女又得参加选秀,满足八旗权贵的需要……使得八旗子弟们普遍晚婚少育,人口很难增长。

此消彼长之下,八旗子弟的人口增速不仅不能和四藩子弟相比,而且将来的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至于将八旗子弟放到北京城外,同时打破旗汉隔离,那也是做不到的。

首先,已经在北京城过惯了舒服日子的八旗子弟自己也不愿意离开!

其次,八旗子弟是有铁杆庄稼的……人口增长多了,朝廷还能承担得起铁杆庄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八旗子弟都和四藩子弟一样了,那么大清皇帝还能牢牢控制他们吗?如果不能,那天下还是爱新觉罗家的吗?

“既然大家伙儿都没有法子……”康熙叹了口气,“那咱们就只能用鸟尽弓藏的办法去对付四藩了……不过这事儿,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就可以了,和谁都别说!”

康熙今儿和这几个大学士、学士还有岳乐这个宗室长辈的讨论,其实就是为了统一这些人的思想。

这些人都和他一条心了,他才能如臂使指一样驱动几万八旗子弟和整个大清朝廷……

……

沧州府,天津卫,小站大营。

当康熙皇帝和他的心腹大臣们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要用鸟尽弓藏的办法对付数量越来越多的四藩子弟们都时候。一支人数多达三万的汉人新军,正在位于大运河两岸的这处大营中迅速成型。

大队大队的新兵,正穿着和绿营兵同款的服装,就那种衣服当中有个“兵”字的号衣,在宽阔的大校场上以营为单位,在参将、千总的指挥下,练习作战阵型、行军队列或是各种兵器。

当今天的例行操练结束的时候,绿营新军中军阵的一万名官兵并没有马上散去,而是精神抖擞地在大校场上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营方阵。等待着他们的“王大帅”来亲自给他们发饷!

原来今儿是“小站新军”发军饷的黄道吉日!

这支军队说是“新军”,其实并没有多新,他们的装备、训练、战术和普通的绿营兵也没多大不同。

他们的待遇和其他的绿营兵差不太多。有马战兵,每名按月给银二两。无马战兵,每名按月给银一两五钱。守兵,每名按月给银一两。除了银两之外,每名士兵还给米三斗。

不过,由于王辅臣的奏请,“小站新军”在正式成军前的训练阶段,是可以拿到全额的军饷,而不会被扣掉“朋扣银”、“小建银”和“药子银”——这三笔“克扣”可不是当官的要喝兵血,而是朝廷规定的“合法克扣”。

其中“朋扣银”是养马经费,从官兵的饷银中扣除一部分储存营中,用于购买马匹。副将以下,把总以上,每月扣二钱,马兵扣一钱,步兵扣五分,守兵扣三分。

而“小建银”则用于抵充有闰月年份的军饷。因为农历里有闰月,也就是一年有十三个月。但是朝廷只支付十二个月的饷,平时就从官兵的饷银中扣一点,到闰月时再发还给官兵。

绿营士兵们射击训练用的火药铅子,也是要士兵自己花钱去买的——火药和铅子可不便宜!如果训练的时候多打几发,军饷都不一定够扣的!而且质量再好的鸟枪,打多了也容易损坏,到时候又得掏钱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