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天已死,周天当立 四(第2/3页)

以上就是今天岳乐指挥的两万大清天兵的作战计划!

计划是很好的,但总是赶不上变化……那队万余人的吴兵后队,不知怎么回事,走到大观镇西南十里的一处由操陕西口音的“云南移民”修建的村寨后,就不再前进,开始在那里埋锅造饭了!

而那处寨子周围非常开阔,不适合打埋伏,到时挺适合摆开来打堂堂之阵……

这下轮到岳乐头大了!

他现在是带着部队下山列阵好呢?还是继续等待好呢?

如果他现在下山列阵,那“吴兵”的前队可就不会再去自投罗网了,而是会调头南下和吴兵的后队一起夹击他……虽然吴兵前后两队加一块儿也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优势仍然在他。

但这么一来,想要逮住吴应麒就难了!

可他现在要是不出击,那等吴兵前队中了埋伏,这后队的万余人就有可能就地转为坚守……如果吴应麒不在前队里面,那就算勒尔锦灭了那两千几百人,岳乐还是没有达成目标。

真是让人为难啊!

岳乐正为难呢,守在他身边,一个异常魁梧,穿着正白旗颜色的布面甲的二十几岁壮汉忽然大喊了起来:“东南方向……红巾军!”

岳乐听见这声音就是一愣……红巾军?

现在什么朝代?元末吗?哪儿来的红巾军?现在最多是清末……不,不,大清要万万年的,不可能有“末”!

这个时候那壮汉又吼起来了:“王爷,东南方向出现红巾军……数量很多,似乎上万了!”

什么?上万……红巾军?

岳乐这下可不淡定了,马上站起身问:“费扬古,那些红巾军在哪儿?”

费扬古是这个壮汉的名儿,他的满洲老姓是董鄂,就是那个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氏的弟弟——看他这块儿,比王忠孝都高一些,还壮了一圈!他姐姐估计也是个“彪形大妃”……因为“彪形大妃”的缘故,费扬古他阿玛也就官运亨通,从一个护军统领一直升到内大臣,爵位也就从二等男升到了三等伯,后来还追赠了侯爵。而这个费扬古则继承了三等伯的爵位,现在以副都统衔在岳乐帐下听用。

虽然没有自领一军,但是岳乐对费扬古非常器重,把他当成了“参谋长”用,这次伏击吴家军的“天才计划”就出自费扬古之手。

当然了,这个计划是好计划……但架不住吴三桂手里也有一份副本啊!

“王爷,东南方向,好像是从南溪县开过来的!”

费扬古一边说一边把个千里镜塞给了岳乐,还扶着他跑到一座刚刚搭好的望台边上。岳乐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挺灵活的,三两下就爬了上去,然后举起千里镜望东南看去。

石鼓寺所在的山梁东边就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原,平原一直铺到蜀江北岸,而在这平原往东南的尽头,还有一座依着长江的县城就是南溪县。

目前这座县城也在“吴兵”的控制下。

不过根据之前的情报,南溪县城当中并无大队“吴兵”……没想到这会儿却有数以万计头裹红巾的步骑,浩浩荡荡从南溪县城中开出来,向着石鼓寺方向而来!

“王爷,吴应麒反了!我们中计了……”

岳乐还在发蒙的时候,费扬古又嚷嚷起来了,“之前在苏州造反的朱三太子的手下,不就是这样的红巾军吗?”

对啊!岳乐终于反应过来了!

随即,一个更加可怕的念头,就在他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来了,吴应麒……不,有可能是吴三桂反了!

“王爷,山下的吴兵大队动了!他们……他们也变成红巾军了!”

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岳乐的戈什哈头子大呼了起来,岳乐赶紧转过身看去,就发现原本在山下那处庄子周围休息的吴兵,这时已经开始重新整队了。

而且他们已经丢掉了红缨凉帽,全都改成红巾包头或头戴红色风帽!

“王爷,怎么办?”费扬古的声音也有点慌了。

他本来计划打吴应麒一个腹背受敌的,可现在腹背受敌的好像是大清天兵啊!

“不怕!”

岳乐到底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恢复了镇定,“吴应麒撑死了也就两万多人,还分成三部分,本王正好来个个个击破!传本王将令,让马思文领一翼绿营兵从东面下山,去挡住南溪方向过来的反贼!其余人马都跟着本王,先到大观镇集中!”

“嗻!”

……

“不对,不对……吴应麒要冲阵!”

富顺县城的城头上,卢三好突然大吼了一声,打破了压抑到让人窒息的寂静。

就在他发出这声大喊前,簇拥在吴应麒身边的二百骑兵,已经分成了前后两排,组成了两个各有百余骑的横队,所有的骑兵都摘掉了红缨凉帽,换上了用红巾包裹的头盔,背着的长长的竹枪也已经摘下,高高指向空中。

而在这些骑兵前方二三百步外,浮桥南边出口附近,此时也有一个营的绿营新兵步军,他们的任务是守卫浮桥,并且在吴应麒过桥后封堵吴应麒的退路……本来是设伏当猎户的,没想到现在居然成了猎物!

那个带队的参将已经急眼了,大声呼喊了起来:“列阵……快列阵……”

“清天已死,周天当立……杀咧!”

同一时间,刚刚摆出充分队形的“吴兵铁骑”,也发出了最高亢的呐喊!

他们的冲击开始了!

虽然只有两百名骑兵,但是却冲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只看见这些分成了前后两阵的“竹竿骑兵”,以非常整齐的横队,好似两堵移动的长墙一样,向着慌乱整队的绿营兵碾压过去。

而在浮桥的北岸,也已经有一队埋伏的甘陕绿营兵反应过来了,在一名参将的指挥下,乱纷纷涌上浮桥,似乎想去支援南边的友军。

可没等他们走到一半,浮桥南边的绿营兵的军阵,已经被如墙而来的吴军骑兵给冲垮了!

上百根丈三丈四的竹枪带着巨大的惯性,以极高的速度撞上了绿营兵的军阵,而在冲撞开始前,绿营兵的军阵就已经很乱了……随着一阵“喀嚓喀嚓”的刺耳声音,一根根竹枪或是刺进了绿营兵的身体,或是扎在他们的藤牌上,把他们连人带牌一起捅飞出去。

凄厉的惨叫声随之响起,然后就是惊慌失措的呼喊:“败了,败了……”

这营绿营新军的军阵也随之崩溃,所以还能跑动的兵丁都扭头就跑,一边呼喊一边发足狂奔,向着浮桥冲去,争先恐后,生怕跑慢了被敌人的骑兵用马蹄子踏死!

没一会儿,他们又撞上了企图来援救他们的甘陕绿营兵!这下更热闹了,两边来个对冲,自相挤踏,浮桥上,挤满了人,乱成了一团,不断有人被挤下浮桥落在又宽又深的溪水里面,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呐喊声、叫骂声、惊呼声、喊救命的声音混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