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皇上,咱们把鳌拜打跑了!(第2/3页)

现在官军的炮垒、堡垒都修道瑞安城外了,鳌拜、吴三畏又有郑经支持,随时可以走水路遁走,怎么可能不跑?

不过他们仨都看破不说破……毕竟大家伙这几个月打得太辛苦,还死了不少人,要是没有一个大大的军功,这个怎么请功邀赏?

可是现在却被陈永华这个“官场新丁”给点破了。

耿精忠点点头,又看了看范承谟、塞白理、图尔绅伯,苦笑着道:“这步步为营打呆仗的办法就这点不好,取胜容易灭贼难……而且打得又太辛苦,底下的人功劳不大,苦劳却不少。”

“能取胜就算大捷了!”范承谟道,“虽然没有赫赫之功,但是东南总算能大安了!”

塞白理也点点头,附和道:“东南能大安可比什么都强!”

图尔绅伯摸着白胡子,笑着道:“底下人打得辛苦,又好不容易赢了……咱们当上官的,自然要给下面人多报点功,要不然以后再遇上这事儿,那可就没干劲了。”

耿精忠笑道:“图军门您老说得极是,您是军中前辈,是深知军心的。我等在您面前,那就是晚辈后生呢!

不过晚辈还是有个担心……鳌拜、吴三畏放弃瑞安是肯定的,但他们未必会走太远,也许只是退往浙江、福建外海的岛屿上,等咱们收兵回营了,他们又会再杀回来。到时候,咱们又该怎么向皇上交代?”

“这……”图尔绅伯一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个吴三畏、鳌拜盘踞海岛,时不时入寇一下,你个靖南王世子不是正好养寇自重吗?

范承谟则问耿精忠道:“世子爷,这您说咱们该怎么办?”

耿精忠说:“本爵看呐,咱们还是得多办一点水师……咱们不如一起奏请朝廷,办一个海路援剿水师镇,专办海上鳌拜如何?”

所谓“援剿镇”,其实就是一支机动部队。在清朝初期的时候,绿营体系内还是有一些能随时拉出去机动作战的“援剿”部队的。

而海路援剿水师镇,当然就是一支“机动舰队”了!

“这个办法不错啊!”浙江水陆提督塞白理皱着眉头说,“不过鳌拜、吴三畏显然和大员岛上的海贼勾结……咱们的绿营水师可打不过他们呢!”

“塞军门,”陈永华就等他这话呢,“卑职倒是有个法子可以对付大员岛上的海寇。”

“什么法子?说来听听。”塞白理问。

陈永华说:“卑职其实是海商出身的,最知道大员岛海寇的本事……他们的本事其实不是在打海战上头,而是可以在东南沿海往来自如,飘忽不定。官军的水师都和陆师一样,划海而守,各管一摊。这法子保守城池还行,到了茫茫无边的海上,那可就难以抵挡大员海贼了。

而要抵挡大员海贼,那就得训练一支不守防区限制,也没有守海之责,可以在东南沿海来去自如的水师。大员海寇到了哪里,这支水师就能跟到哪里……即便不予交战,只要一直追,一直跟,也能把大员海贼给搞垮了。”

“不打……只是跟着就行?”

“对!”陈永华点点头,“只要跟着就行!因为大员海贼说是贼,其实主要是商,他们是通过和日本、南洋、西夷的贸易来维持水师船队的。如果咱们的援剿水师一直跟着,那他们的生意怎么做?生意没得做,还拿什么养水师?”

塞白理摇摇头:“可咱们上哪儿去找可以一直跟着大员海寇的水师?”

陈永华笑道:“塞军门,海上就有现成的……只要皇上愿意招安,数千上万的水师,随时可以聚集!”

“你的意思招安海盗?”塞白理眉头大皱,“东南沿海的海盗大多和朝廷不对付,他们肯帮朝廷对付海贼郑家?”

“塞军门,”陈永华道,“只要朝廷能允许这些海商入港采买,并且以朝廷官船的名义去日本、朝鲜、安南和吕宋贸易,他们就会投靠朝廷。即便他们不愿意和郑家硬碰,但他们只要抢了郑家的生意,郑家也会越来越穷……穷了,不就没银子办水师了?”

“对啊,对啊……”耿精忠说,“这银子就这么点,都让咱们赚走了,郑家不就没有了?”

“都让咱们赚走了?”塞白理眼前一亮,仿佛听到了人间最真的真理。

郑家可以嚣张那么多年,不就是因为有钱吗?这个钱要是都归了他们几个,郑经不就没有了?

这样既赚了钱,又剿了贼……这可真是“忠贪两全”,自古为官之人,大概做梦都想这样的好事吧?

“太好了,就怎么办!”塞白理塞军门抚掌大笑道。

范承谟也捋着胡须,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办法!”

图尔绅伯一拍巴掌,“陈都司,你的办法好啊,咱们过去怎么就没想到呢?我看这个援剿水师镇可以办啊……至于这个水路援剿总兵,陈都司,就你来吧!”

范承谟也道:“算本官一个!本官也保你一个总兵!”

塞白理也笑道:“陈都司,咱们浙江、福建沿海的安定,就看你赚钱的本事了……把银子都赚了,不给郑经留一个大子!”

耿精忠马上对陈永华道:“复甫,好好干吧……等你打下了瑞安,本爵和范制军、图军门、塞军门一起保举你当总兵!”

“嗻!”

陈永华大声一应,又行了个打千礼,然后才转过身从一个亲兵手里接过一面红色令旗,重重一挥!

布置在瑞安城外,所有的大炮小炮,突然同时抖动起来,火光先喷吐而出,紧接着就是如雷的炮声,烟雾弥漫,转眼之间,小小的瑞安城头,就升腾起烟柱土石!

虽然耿精忠、范承谟、塞白理、图尔绅伯他们都知道瑞安城内已经没有鳌拜和吴三畏了,但是该演得戏还是要演的……这可是康熙皇帝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好久的大捷啊!

……

“大捷,大捷……”

“皇上,浙江大捷!”

紫禁城,乾清宫,南书房。

正拿着岳乐、勒尔锦、莫洛、瓦尔喀(西安将军)、贾汉复他们派人送来的请罪折子一份份看的康熙,突然听见了索额图和明珠两人带着一点哭音,但同时又满是欢悦的呼喊声。

那几份请罪折子是因为汉中府、兴安府的丢失而上的……虽然让人沮丧,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四川那边都一溃千里了,汉中、兴安这两个属于陕西,但却位于秦岭以南的府,又怎么可能守得住?

这两个府可以坚持到十月份才丢干净,岳乐、勒尔锦、莫洛、瓦尔喀和刚刚上任的陕西巡抚贾汉复真的已经尽力了。

当然了,吴三桂的行动速度也比康熙想象得要慢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四川地盘太大,道路桥梁太差,筹集军粮、补给、民夫什么的都不容易,同时吴三桂还要夺取贵州的地盘,还要向湖广进兵,所以才耽误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