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内讧是一门技术,偷袭是一门艺术!(第2/3页)

“哈哈哈!”郑经大笑了起来,“江宁府一共就六个县,除了江北的江浦县,其余五县都是咱们的人……世凯,你觉着复甫的手段如何?”

“高!实在是高!”王忠孝笑着翘起大拇哥,“复甫兄的手段,王某实在佩服!”

陈永华笑道:“世凯兄,这五个‘债员’不是你从北京找来的吗?这事儿要论功的话,你才是头功!对了,新任的江宁知府也是世凯兄的老熟人了!”

“谁啊?”王忠孝问。

“卢三好!”陈永华笑道,“就是原来的云南曲靖知府卢三好!也不知道他上哪儿走通的门路,居然被放了两江,而且还当了江宁知府!”

“江宁府是请旨缺,”王忠孝笑道,“应该是康熙本人又上了他的当……不过他会放两江,这背后多半有吴三桂的指令!看来这吴三桂人在汉中,眼睛盯着关中,这心里头还是有南京一块儿地的。”

郑经笑道:“吴三桂想插一脚也无妨,只要南京城里面能有咱们一股就行!”他又是得意地一笑,“这几日难得刮了西风,咱们这就趁风上路……一千多里水路,如果顺风顺水,两日差不多就能到了!”

王忠孝点了点头:“好!那咱们这就出发吧!如果一切顺利,也许咱们还能比耿精忠早一点入南京呢!”

……

两江,江宁府。

两江总督多隆和江宁将军额楚这个时候已经被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有人要来偷袭江宁城了!

给他们俩带来这个消息的就是那两个回福建探亲的翰林院编修中的李光地,这李光地是带着明珠的亲笔信,日夜兼程从福建一路跑到江宁的。

在李光地赶到之前,江宁这边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

一方面,上游江西那边的大将军康亲王杰书终于不负圣恩,在九江府城德化和长江北岸的小池口一线,把李自成的兵锋给挡住了。

哦,这当然是“高情商”的说法,如果让那些不会说话的人来讲,就是杰书终于把武昌府、黄州府的地盘丢光了,现在龟缩到九江府城和南昌府城,勉强抵挡住了李自成……

不过无论如何,李自成暂时是无法突破到江宁城下了。

而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的清军,终于等到了援兵……来自福建的援兵!

就在李光地赶到江宁的两天前,耿精忠派出的信使已经提前到来了,还告知了靖南王大军两万不日将至的好消息。

靖南王真是忠臣啊!老巢福建都不管了,来帮杰书、多隆、额楚守长江,实在是太忠了!

另外,江宁府的团练最近办得也很不错!

在新任的江宁知府卢三好和底下的五个县令一起努力下,江宁团练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六千之众,而且还在江宁城外的孝陵卫设立了一个江南团练大营——六千团练都在江南团练大营驻扎,不进江宁城,真是太让人放心了!

可谁能想到,这大好一片的形势维持了才几日,急死人的噩耗就来了!

耿精忠居然也造反了!

“耿精忠造反?他耿精忠造哪门子反?现在这形势,他都已经是福建之主了……他还造什么反?”

“难不成他还想当皇帝?”

多隆和额楚在吃惊过后,居然都不相信耿精忠会造反。

他们的想法其实也正常……如果耿精忠是正常人,他的确没必要造反。因为现在的“造反门槛”越来越高了,拥兵自重、割据福建,都够不上造反了。

所以耿精忠踏踏实实在福建关起门来做大王,也没谁会在意,反正大清朝廷还是会当他是忠臣的。

“多制军、额军门,那耿精忠现在是得了失心疯一般,一心想要当皇帝!”李光地一脸无奈地说,“他还造了个什么‘天子分身耳火’的谶语。”

“什么意思?”

“什么,什么耳火?这什么意思?”

多隆和额楚对谶语什么的没有研究,听得一头雾水。

“耳火合一块就是个‘耿’字,”李光地说,“天子分身耳火的意思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天到耿家’他耿精忠有皇帝命了!”

“这不是瞎扯淡吗?”

“就是啊,他那点实力,安安稳稳当个藩王不挺好?造哪门子反,还当皇帝……”

多隆和额楚都有点无语了!

李光地道:“可不是嘛!不过耿精忠这次带着的一万七千大军颇为精锐,江宁府这边的官军……”

他一提到官军,多隆和额楚可就眉头大皱了。

官军有点少啊!

多隆的督标有五千人,额楚的八旗兵差不多也有五千。

至于江北提督、江南提督的兵,现在都支援到九江前线去了。

而长江水师现在还在操练……施琅接收了崇明镇的水师,并且以此为基础,将水师扩充到了万人。不过水师操练不易,而且还要打造战船,铸造火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所以施琅现在就驻兵江北瓜洲,在那里练兵造船呢!

多隆看着额楚道:“额军门,咱们手头有五千绿营、五千旗兵、六千团练,一共一万六,而耿精忠有一万七……咱们的人是不是有点少?”

一万六比一万七少一千,优势在耿啊!

额楚忧心忡忡道:“那就守城吧!江宁坚固,咱们的人就比耿精忠少一千,而且施军门还有一万人在瓜洲……还是守城为上!”

多隆点点头,有点心动了。

守城好,守城安全啊!

可是李光地却摇摇头道:“不可啊……当年朱元璋渡江攻打集庆路时,元军也是守城相抗的。可是朱元璋却分兵攻打集庆路城周围,很快就把集庆路城变成一座孤城,最后一举攻破!如今的形势几乎和当年一模一样……如果咱们困守孤城,那么耿精忠就会毫不费力地夺取江宁周围的州县,等到江宁变成孤城了,咱们还能守吗?”

多隆和额楚一听这话,也有点犹豫了。

江宁是大城,城内有几十万百姓和驻军家眷,真要被围困了,要不了多久就会粮尽。

而且江宁周围的州县一旦一一陷落,上游的九江还能保全?九江如果不守……李自成就来了!

耿精忠的一万几千人也许拿不下江宁,那李自成呢?李自成起码有几万大军!

如果李自成不行,那还有吴国贵……这还没完没了,而且一个比一个凶残!

多隆和额楚真想着不能守城的时候,大堂外头忽然传来了卢三好的声音:“李翰林言之有理,江宁孤城绝不可守……如今的天下可不是十多年前郑成功打南京的时候了,耿精忠并不是真正的孤军,江南这边的人心也不见得在咱大清一边!为今之计,还是整兵出城迎战,打耿精忠一个措手不及吧!”